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的产卵地、索饵场。按照湖南省的规定,洞庭湖全域为禁捕区,在水生生物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垂钓;其他禁捕区虽然可以垂钓,但需遵守相关规定。
眼下正值鱼类繁殖期,但在洞庭湖周边仍存在违规钓鱼现象,一些钓鱼者甚至将钓竿伸进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在湖南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密密麻麻的钓鱼者站满了整个大堤,有人甚至用刚钓起的野生鱼做起了快餐,俨然把湖堤变成了一个大秀场。尽管知道这里严禁钓鱼,但他们还是与管理人员打起了游击战。
岳阳市南湖新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太平咀这个地方非常适合钓鱼,一年四季都能钓到鱼。但由于没有执法权,他们只能劝导。进入该区域的入口多,无法全部封死,有些地方可以通过步行或骑小摩托进入。此外,在北边的扁山一带也有许多钓鱼者。在洞庭湖西面君山岛的北门渡口,一名钓鱼者随手就钓起了一条黄颡鱼,这种鱼正是保护区要保护的对象。另一拨人则专钓江团,不到半小时时间里,就有七八条江团被钓起。
这些钓鱼者使用的工具五花八门,有的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毁灭性伤害。在南洞庭湖的一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六个钓鱼者为了钓上更大的鱼,甚至用上了无人艇,将破坏力更大的盘钩带进了深水区。他们用无人艇在深水区打窝,吸引更多的鱼前来吃食。一旦鱼儿上钩,其余几钩也会挂住鱼身,使其难以挣脱。一条正在产卵期的大白鲢很快就被钓起,但这个钓鱼者却毫无保护意识,反而将其当成战利品炫耀。
更有甚者,一些人使用了更具杀伤力的钩子,如串钩、锚钩等,并且使用泥鳅、田螺、蚂蟥和小龙虾等活体饵料。传统钓鱼日均捕获量约2-3公斤,而泥鳅钓法日均可达20-50公斤,这种“超高效”钓鱼方式对生态链关键物种造成了精准打击。如今,用泥鳅钓鱼已被全国禁止。
违规钓鱼不仅会直接伤害洞庭湖里的水生生物,还可能威胁到“水中大熊猫”江豚。丢弃的渔线、渔网已成为江豚的“致命杀手”。在洞庭湖边,钓鱼者聚集的地方,有许多快餐盒、塑料袋和死鱼等垃圾。仔细查看还能发现许多被扔掉的渔线、渔网,有的上面还带有多个钓钩。渔线、渔网质地坚韧,隐蔽性强,不容易被江豚的声呐系统识别。一旦被缠住,江豚不断挣扎,丝线就会切入其皮肤,最终导致伤口感染而死亡。
今年1月9日,一头江豚在岳阳洞庭湖大桥附近水面被丝线缠绕,无法正常游动。救助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剪掉了它身上的丝线,使其得以及时救治并放回湖中。4月27日,在南洞庭湖万子湖水域,另一头江豚被困,救助人员花了48个小时才将其救起。渔线已深深勒进江豚的尾鳍,身上还出现了大面积感染性白斑。救助人员第一时间剪掉江豚尾鳍上的丝线,并将其送到长沙海底世界进行后续治疗。
尽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多次曝光,但洞庭湖周边的乱钓滥捕现象仍然存在。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提醒喜欢钓鱼的朋友,在禁渔区、禁渔期,使用禁用渔具或方法捕捞,无论数量多少,都涉嫌犯罪。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守护好一江碧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