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把脉A股2025年下半年:市场或仍将围绕科技叙事 五军之战重塑生态!2025年的仲夏,全球市场的目光在摇摆的宏观数据与地缘政治的迷雾中搜寻方向时,中国的A股市场正上演着一场复杂而微妙的“多军博弈”。波动表象之下,五股截然不同、却又相互交织的资本力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A股的生态与风格。理解这五股力量的意图、路径与博弈,将是穿越下半年市场迷雾的关键。
审视A股的基本盘,瑞银维持了对沪深300指数全年盈利增长6%的判断,这一数字背后是基于基数效应的逐季改善。随着2024年下半年较低的盈利基数到来,同比增速的上翘几乎是确定性的。金融板块,特别是受益于市场活跃度的券商与投资回报改善的保险,将提供稳健支撑。更具吸引力的是A股在全球坐标系中的估值洼地。其股权风险溢价已高悬于历史均值一倍标准差之上,意味着相对于无风险资产,股票的隐含回报率极具诱惑力。横向对比,沪深300指数相较于剔除中国后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已从历史平均20%的溢价转为超过10%的折价。在全球流动性宽松、各国股市经历估值重构的时代,A股的价值坐标显得突出。政策的宽松预期(降准降息与财政扩张)、中长期资金的引导入市以及深化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共同构成了修复估值的潜在催化剂。因此,瑞银判断下半年市场在经历短期震荡后,有望迎来由盈利增速回升与估值修复双轮驱动的上行机会。
驱动这一切的资金才是真正的故事。第一股力量是被市场尊称为“国家队”的中央汇金,其角色在2025年变得愈发清晰。每当上证综指逼近或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与沪深300指数挂钩的ETF便会迎来巨量资金涌入。今年4月,中央汇金公开表示其扮演着资本市场“压舱石”的角色,为市场划下了一条明确的防线。这意味着市场的下行空间被显著压缩,3000点成为了一个坚实的心理与资金双重底部。对于投资者而言,任何因外部冲击引发的非理性下跌都可能构成一个受保护的逢低布局大盘蓝筹的战略窗口。
第二股力量是长线资金,尤其是那些追求未来十年可持续、可预期稳定现金流的机构投资者。简单的高股息率筛选已然失效,真正的赢家是那些被长线资金精选的标的。商业模式稳定、ROE持续领先、分红政策稳定的银行、电信运营商及公用事业成为了这股耐心资本的最终归宿。
第三股力量是中小盘股的躁动,主要由活跃的个人投资者、游资和量化基金驱动。这部分资金偏好主题性、高弹性的标的,交易行为放大了市场的成交量。只要市场维持较高的成交活跃度,中小盘股的相对强势就有望延续。
第四股力量是公募基金,这些昔日的核心资产如今表现疲弱。主动型公募基金面临新增资金匮乏的困境,大量在2020-2021年高点入市的基民仍被深度套牢,投资体验不佳,抑制了新的资金流入。在公募基金的活水到来之前,其重仓的传统消费、新能源等成长性板块可能仍将面临资金面的压制。
第五股力量是南下与外资,上半年南下资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港股。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南下寻找A股稀缺的标的,如互联网巨头、创新药和新消费;以保险为代表的长线资金跨境配置高股息的金融股。展望下半年,美联储降息通道开启,美元指数偏弱运行,全球资金再配置趋势叠加持续的南下活水,将共同为港股提供比A股更优的流动性环境。
在这场五军之战中,看清谁是朋友,谁是对手,以及谁在观望,比预测风向本身更为重要。胜利将属于那些能够洞察不同资本力量的意图,理解其驱动逻辑,并据此灵活调整阵型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