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部分14年高考语文作文,有详细的写作指导,以供大家参考:
(2014课标Ⅰ,18,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本题属给材料作文,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实质内容,确立论点。从材料内容上看,可从以下方面论述:①竞争与合作。现今世界,竞争激烈,竞争双方不一定非得争得你死我活,也可选择合作,互惠共赢,这是竞争的最高境界,也是竞争的最好结果,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②打破常规,与时俱进。按照常规,竞争对手之间本应相互争斗,你死我活,欲把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殊不知,世界在变化,竞争的规则也应与时俱进,竞争双方也可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从而共同成功,皆大欢喜。
2.(2014课标Ⅱ,18,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游人给动物园的动物喂食是2014年新闻热点,本则材料关注热点,紧贴时事。考生只要仔细审题,展开联想,会发现作文可供立意的角度很多,较容易把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联想教育问题。如果家长、教师一味地给孩子、学生喂食物,就会让他们缺乏独立性、主动性,产生依赖心理,以致丧失生存能力。可以围绕“学会独立,拒绝依赖”来写。②联想社会规则。自然保护区是在制定规则,游人是在破坏规则,破坏规则要受到惩处。考生可以写“规则”的重要性,也可以围绕“遵守规则,规范行为”来写。③联想游人素养。在自然保护区私自给动物喂食是一种不合法的行为,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可以围绕“遵守道德规范,做文明的旅游人”来写。
3.(2014北京,23,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写作指导]
审题:
(1)对这些“老规矩”进行分类:有关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家风建设等方面。
(2)“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老规矩”的影响力。
(3)世易时移,“老规矩”渐渐被人淡忘。为什么会被淡忘呢?探讨这些传统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民俗环境下产生的,又是在怎样一种环境下被遗失的。
(4)被重新整理出来,重提这些“老规矩”,为何要重提?从社会文化发展、社会环境、民俗变化等方面探讨。
(5)“老规矩”就一定要被重新提起吗?有些“老规矩”是该提倡还是该摒弃?
立意:
(1)本题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从而揭示这些“老规矩”的背后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关爱、勤俭、节约、遵守、守信、诚信、责任、孝义等生活准则。
(2)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
(3)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辨性,既可肯定重提“老规矩”的必要性,又可反思“老规矩”是否有被重提的必要。“老规矩”和老的生活环境是相对应的,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一些“老规矩”也会呈现出利与弊两方面,学生可以挖掘出这种思辨性。
(4)深刻性:是一种对文化的认同,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弘扬,是文化传统的复兴之路。
关注微信(youbiji),了解更多中高考资讯及资源分享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