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分类: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近现代气候变化。
(4)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①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②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海平面上升
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海水上涨;
后果:改变海岸线,淹没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
(2)影响农业生产
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
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作物减产。
(3)影响水循环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历史时期,气候也在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只是强调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
(3)气候变化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如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有可能增加。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保持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植树种草。(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4.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5.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对农业的影响
(4)对工业的影响
(5)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6.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是我国古人深刻理解
辩证法的一个体现
说到雷电,亦是同理
今天我们就用辩证法的思路
来谈一谈雷电
1
雷电是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 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因雷击造成的古建筑、 古树损毁让历史遗产遭到不可估量的损失,因雷击造成的电气电子设备损毁,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等。
但很多人不知道,
雷电也有好的一面。
2
首先,根据目前很多研究,生命的起源离不开雷电。
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后,开始是没有生命的。
经过漫长的化学演化,大气中的氢、碳、氮、氧、硫、磷等有机元素在雷电、紫外线、宇宙线、火山喷发等作用下,合成有机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氢、氨、磷酸等。
这些有机分子进一步合成生物单体,再通过聚合作用变成生物聚合物。蛋白质出现后,最简单的生命也随之诞生了。
在这段化学演化过程中雷电功不可没。
其次,雷电发生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变成臭氧。
当臭氧产生时,三个原子中的第三个原子具有不断地从其他两个原子的结合中游离、 破坏或逸出的性质,并在逸出时产生强力氧化作用,在氧化过程中可发挥杀菌、 脱臭、 解毒、漂白等作用。
所以雷电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自然界 “空气净化器”的角色。
再次,雷电发生时,会产生对土壤有利的天热氮肥。
雷电发生过程中产生的高电压、强电流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融入雨水中会变成硝酸,硝酸随着雨水渗入土壤中会变成硝酸盐,这是土壤最好的天然氮肥。
据科学家研究,每一秒钟的雷电就能让大气中降下大约2万吨的氮肥。在全球,每年雷电产生的氮肥就有4亿吨。
具体到雷电这一现象,我们既要不断深入探索雷电科学,进一步加强雷电机理、雷电预警、雷电防护的研究,减轻雷电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同时也要正确认识雷电这一自然界的常见现象,不要“谈雷色变” 。
3
除了雷电,这些天气也有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