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历史”“人生”
——华电《工程热力学》
每一个大学生
都无法逃脱的一个灵魂拷问
“你学的专业是干什么的”
而每一个能动学子
一定都听过这样一个说法
“烧锅炉的”
烧锅炉
既是大家对
这一高深专业通俗化的诙谐调侃
也蕴含着一代代
能动人专业底蕴和别样情怀
毕竟,能把锅炉烧到炉火纯青
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需要数门甚至数十门专业课程的加持
提起专业课,能动同学们
最为津津乐道的当属
《工程热力学》
新生说
它是一门“专业的课”
任课老师们说
它是一门“历史的课”
毕业多年的校友说
它是一门“人生的课”
这一门集聚
“专业性、历史感、人生观”的课程
就是传说中的华电天团演绎的
品牌课程“工程热力学”
“一门专业的课”
这是一门肩负重任的课程
《工程热力学》课程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肩负着专业知识铺垫、专业规划引导、专业素质培养等任务。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能动专业的认同感,增强专业自信和道路自信,培养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核心价值观;同时促进学生树立为国家能源和电力事业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探索、执着、创新、实践的精神。
当然,教材也是我们华电自己编写的
优秀教材!
学了工程热力学,这些原理你都懂了~
当然,教学团队也是天团哦~
《工程热力学》课程团队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其中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6人在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荣获“优秀”。
课程在继承老一辈教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和创新,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团队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讨论课程建设规划和发展,并积极将教学改革和创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指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使团队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教学团队的高水平建设为课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既然是专业的课程,当然少不了专业的课程论文、集思广益的研讨课、和严谨的课程实验。
课程延伸的课外研学实践推广,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参与产学合作项目,竞赛获奖、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一切都很赞!
这么优秀的课程,当然少不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各类荣誉。《工程热力学》2020年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评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教师王修彦和李季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工程热力学》教材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22年“以创新实践和工程实践为核心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与实践”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门历史的课”
华电的历史
小编带你回味一下《工程热力学》
的华电历史~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热力学》课程开设于1958年建校初期,经历了60多年的历史沉淀和发展。老一辈教师王加璇教授、宋之平教授、吕邦泰教授等,都在学校初创时期为本科生讲授《工程热力学》课程,他们学术水平高,教学功底深厚,使得《工程热力学》成为学校的品牌课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老一辈教师的带领下,又一代课程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起来,王清照教授、郭民臣教授、杨勇平教授等治学严谨,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课堂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在老教师的全力帮助和支持下,《工程热力学》课程团队在本世纪顺利完成新老教师的交替工作,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和成长。王修彦副教授、段立强教授、李季教授等继承老一辈教师为课程打下的良好基础,并不断发展与创新,近年来在教学方面获得一系列的成果,在本科生教学、研究生教学、留学生教学、课程思政、在线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能源的历史
《工程热力学》承载了能源动力的历史,它带我们回顾了人类能源的发展,世界能源的变化、重温能源界的那些历史伟人的贡献。
中国能源电力的历史
在课程思政中,重温了中国能源电力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们明白了中国电力发展之不易,中国电力成就之伟大。
“一门人生的课”
《工程热力学》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工程热力学》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如能源电力成就是引导学生对道路的认同和自信,科学家的故事是对学生奋斗精神的鼓舞,使命和责任感是对学生的鞭策和激励,学科前沿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和专业自信。学生们在课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情感上认同,思想上提高,使命感增强。
课程依托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出思政目标、凝炼思政主线、构建思政体系、建设思政资源、打造示范课堂。课程思政辐射效果明显。课程思政成果及案例于2021年上线“新华网”课程思政专栏,目前累计学习人数超过2万人次。(https://xhsz.news.cn/curriculum/detail/525)
爱科学,更爱学生;寻真理,更寻英才。团队的王修彦老师怀着一颗负责敬业的心,育人不倦,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当然,团队其他老师也有很多的粉丝啦~
这里小编为什么用的王老师?没办法!
谁让他是《工程热力学》教材的主编~
主编得上榜哦~
虽然每个能动学子对《工程热力学》感受不尽相同,但收获满满是他们共同的感受。下面,我们来听听年轻的校友和在校生代表怎么说。
当第一次翻开《工程热力学》这本书时,我以为我又将被一门抽象的课程折磨。但从老师的第一节课之后,这种感觉便消失了。我很欣赏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深度又有广度,丰富了知识面,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我们很幸运,能遇到喜欢的工热老师,让我们对这门课的努力程度提升了一个层次。
能动2002班 胡曰丽
老师上课将每一章知识画成思维导图,清晰明了地展现在黑板上,为同学们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帮我们形成知识的脉络。如果说平时学的是一块块砖,那么这个导图就是用砖累积起来的大厦。还记得第一次在大学的课堂上老师带着我们画导图的场景,真的很棒!
自动1801班 辛文昱
老师用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课堂和作业批改,教学安排往往逻辑分明、重点突出,而且老师会用很多生活事例把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具体有趣。要知道,能让学生觉得一门理工科课程竟然可以与生活贴合、在生活中有用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这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每节课基本都是全员出勤,抬头率极高,甚至有其他班级同学慕名来听课。
自动1802班 魏兰懿
课堂上老师尽心尽责,同学们认真投入。老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很有条理,注重与同学们的互动和知识点的衔接,为日后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每堂工热课都是一次充实的学习过程,也为我们日后考研专业课的学习减轻了压力。
能动1704班 董建宁
工程热力学创新实验课程拉近了理论与实验的距离,让自己对理论的理解更加形象深刻。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自己用更严谨的方法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课程中布置的小论文对我们科学写作能力的锻炼很有帮助。老师为我们的实验课程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晚上带着我们做实验,是一位特别敬业有责任心的好老师。
吴仲华1701班 王霄焕
......
总之
大学课程千千万万
学子们对《工程热力学》
爱得深沉
虽然它有那么多难推导的公式
虽然它有那么多难理解的原理
虽然它有那么多难勾勒的图表
当《工程热力学》遇上
华电“神通广大”的老师们
和“足智多谋”的华电学子们
一场场智慧交锋不断上演
精彩课程未完待续
欢迎亲爱的校友与同学们
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你与《工程热力学》的故事
分享你期待哪些其他课程
近期精选
戳图片可直接跳转哦!
华电校园的智慧范儿~
华电荣获第七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三等奖
“华电20分钟效应”,快来试试吧
素材来源丨党委宣传部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文字丨朱慧花 张世平 李季
编辑丨闫杨 满乐彤
初审丨董艺双
复审丨刘馨浓 张冬月
审核丨卜叶蕾 冼海珍 彭军林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