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山曾是中国的“公路大王”,在全国投资了8条高速公路,资产高达200亿元,在新财富劳斯莱斯富人榜排名第7位。
在刘根山的回忆中,他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他就在上海崇明岛的农场插过队,还种过地,当过工人,当时的艰苦让他记忆深刻。后来,他在一家国营的贸易单位参加工作,这种安逸的生活坚持了8年多,到了1980年,他毅然辞职。那时候台海两岸贸易有冰融的迹象,他认为这是个机会,于是决定南下福建。
那时福建还非常的落后,但海峽两岸的经贸开放是个很大的商机,刘根山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商机,在福建的海岸边卖起了牛仔裤。由于大陆的商品非常便宜,经常有台商跨海到福建来采购,那时的大陆远比台湾落后,能从大陆卖到台湾的只有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牛仔裤是最受台湾青睐的廉价消费品,就这样刘根山找到了他的第一批客户。
因为有在贸易公司工作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不少的人脉,这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当时中国工厂的产能落后,在台商大笔订单的采购下,他依然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这在当时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这也让他在对台的贸易上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本钱之后,他辗转深圳,在深圳开起了成衣工厂,因为国外的订单利润非常非厚,这家工厂不仅在生产上卯足了劲,还积极地拓展国际客户,那时李根山的国际贸易已经扩展到台湾,香港,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地区,赚得盆满钵满。
1985年时,他转移到了香港,三年后成立了香港茂盛国际有限公司。有钱以后,他不希望通过做实业赚辛苦钱,所以他瞄准了内地的房地产,而当时中国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对外来资本的政策是十分优恵的,刘根山又一次揪准了商机。
1991年,香港茂盛国际集团进入上海,重金开发房地产,大量囤积土地,积极进军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到了1997年,在上海销售额前100名的房地产公司排名中,排在了13名的位置,刘根山的房地产计划又一次获得了成功。
然而这些接连的成功并不算什么,真正让刘根山名噪全国的是他在公路上的投资。1999年,国家开放了民间资本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的政策,刘根山抓住了政策开放的窗口,顺利地拿到了嘉浏高速公路的项目。
由于在当时的优惠政策下,一条高速公路的启动资金是35%,而只用注入20%的资金就可以启动项目。政府出资51%,茂盛出资49%。这条项目总投资需4.5亿元的上海嘉浏高速,茂盛集团只需投入5000万元不到的出资就能拿下一半的股权,实在太划算不过了。
银行对于参与这些修路项目的企业也是大开方便之门,只要把这些公路的收益权拿来抵押,银行就会毫无顾忌地放贷。这让刘根山的野心开始膨胀,他用以路生路的方式快速地扩张,从第一条嘉浏公路起,又接连拿下了“沪青平公路“,”上海同三高速”,“上海南环高速”,“宁波绕城高速”,“北仑港公路”,“甬金高速”等七条公路,里程数总达900公里以上,成了中国名符其实的“公路大王”。
尽管这样,由于刘根山拿下的每条公路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来投资的,他的回报主要来自于路费的收取,这些收益的平衡是以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作为基础,而且有些公路的车辆流量并不尽如人意,这使得刚开始投资的负债就高达70%以上。
然而野心勃勃的刘根山并不满足于这样缓慢地赚钱,他开始采取更冒进的作法。2002年,茂盛国际集团在收购了一家已经停牌的香港上市公司,更名“茂盛控股”,借壳在香港的主板上市。这时茂盛的资产已经高达100多亿,到2004年时,刘根山的个人资产达到21亿元,在中国的胡润富豪排行榜中,位列36名。
2008年,刘根山因为非法挪用修建高速公路43亿元的项目贷款, 涉嫌诈骗被捕入狱,而其中的30亿元正是用于当初的买壳上市。
现在刘根山已经低调出狱,但他已经一无所有。有人曾为刘根山投资的七条公路做过计算,如果刘根山当时没有挺而走险的话,以目前暴增的交通量来看,每条公路的年收入就能贡献25亿元的营收。
在这个心浮气躁的年代,每个企业家都希望搭上资本的快车快富暴富,然而大起却容易大落,胜负皆在一念之间,如履薄冰。
王自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王自留微信号:wzl5833,一个有趣的财经自媒体,讲讲富人发家的段子,说说牛人赚钱的财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