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民王先生加盟销售一款品牌电动车后,因销量不佳关闭了店铺。在协商店铺装修赔偿事宜时,厂家通过技术手段将王先生已支付全款的库存电动车全部锁死,导致这批车辆无法正常销售和使用。
在盐城阜宁县城的一个仓库里,存放着80多辆“极核”牌电动车,总价值30多万元。由于厂家从后台进行了锁定,这些车辆已经无法实现定位、联网等功能。王先生表示,这些功能是高端品牌的核心卖点,失去这些功能后,消费者不会认可这些车辆。
王先生一直从事电动车销售工作,2024年8月,浙江春风动力销售公司的区域经理找到他,邀请他加盟销售“极核”牌电动车。双方约定由王先生寻找店面,厂家负责装修。门店于2024年9月正式开业,但由于厂家未能提供足够的品牌支持,加上当地消费者对“极核”品牌的认可度较低,门店销售情况十分惨淡。大半年时间只卖出了十几辆车,每月销量仅两三辆或三四辆。
为了及时止损,王先生在今年3月关闭了店铺。根据合同约定,门店运营未满一年,王先生需要承担全部建店费用,包括厂家13万多元的装修款。王先生表示愿意按照协议赔偿装修款,但他希望先算清账目,因为他还有5万元保证金和部分货款在厂家。
厂家坚持让王先生先赔偿13万多元的装修款,但王先生不同意。因此,“极核”方面通过技术手段锁死了王先生已支付全款的80多辆电动车。王先生表示,这两个月国家政策较好,本想利用这个机会销售一批车辆回笼资金,但因车辆被锁无法实现。
记者联系了“极核”江苏区域负责人孙路兵,对方仍坚持让王先生先赔偿装修款再处理库存车。记者提出王先生愿意赔偿装修款,并且他还有钱款在厂家,希望双方能把账算清楚,但孙路兵匆匆挂断了电话。
法律界人士指出,既然王先生已经支付了全款,这80多辆电动车就属于他的私有财产。厂家利用技术手段锁车属于侵权行为。律师李佳桐表示,品牌方的行为如果没有通过法律途径直接锁车,那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合法的。王先生可以通过诉讼或报警的方式要求返还财产,并主张经营损失。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半年只卖出十几辆,极核电动车品牌方应帮助王先生拓展销售渠道,而不是一味追究责任。遇到经济纠纷,应该依法解决,单方面“远程锁车”的行为既不符合大企业的风范,也严重损害了经销商的合法权益。希望极核方面能立即改正错误行为,回到友好协商的途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