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K1373次列车“砸窗”事件的讨论,并未因广铁长沙客运段发布的详细通报而平息,反而引发了更多争议。7月2日晚,K1373次旅客列车在浙江金华突发事故导致断电滞留,车厢内闷热难耐,一名男性乘客砸窗通风,却受到铁路公安教育批评。
上海铁路局金华车务段此前通报称,当晚20时28分许,金温地方铁路公司一列货物列车在东孝站停车不及,与正在通过的K1373次旅客列车机车发生侧面冲突,致客车机车前台车脱线,无人员伤亡。经过紧急处置,滞留在东孝站的K1373次旅客列车于23时27分恢复运行。
在滞留的三小时内,车厢闷热引起乘客不适和不满。现场视频显示,车内多名乘客满脸大汗,有乘客对工作人员说:“快闷死了,能不能开车门。” 事发后,3号车厢内一名男性乘客取下安全锤砸破车窗,让闷热的车厢得到了通风。一名乘客回忆,窗户被砸后“风吹进来了,就舒服多了”。
广铁长沙客运段7月5日中午发布详情通报称,事发地东孝站为四等小站,不办理客运、货运业务,仅办理列车接发技术作业,无旅客候车室和乘降站台,事发时车站仅有3名行车工作人员当班。事发后,列车工作人员将各车厢能够开窗通气的气窗全部打开进行通风降温,并将班组自带的矿泉水发给旅客。21时20分,车内温度为31度左右,3号车厢一名50多岁女性旅客反映头晕,被安排在4号乘务间休息。
通报还提到,22时04分许,3号车厢一名男性旅客擅自取下消防安全锤试图砸车窗,尽管工作人员劝阻未果,导致一块车窗玻璃被砸破。列车工作人员认为,当时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23时11分许,列车空调恢复运行,停靠金华站后,铁路公安对砸窗男子进行了批评教育,车辆工作人员修复了破损车窗。
此通报再次引发社会热议,舆论焦点在于“在当时的情况下,乘客是否可以砸窗通风?砸窗的乘客是否应该受到批评教育?”另外,出现类似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置、如何开启车门和车窗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斐然认为,从现场来看,铁路工作人员尽力维持秩序并作出补救,但应急协调能力有限。车内高温确实可能威胁乘客生命健康,男子砸窗行为可视为紧急避险,无需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否定为紧急避险,需考虑砸窗对于解决问题的具体帮助及是否是最佳选择。
澎湃评论指出,这起事件不仅需要讨论责任归属,更应导向应急措施的思路梳理。北京晚报评论也提到,无论是乘客砸窗还是列车工作人员的处置,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各方应借此机会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流程机制,提高对特殊情况的判断和处置能力,更加精准地平衡好公共安全与乘客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