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在四川乐山至雅安高速公路符溪收费站外,一名司机与收费站工作人员因运输的韭菜花是否该收费问题发生争执。现场视频显示,司机认为自己运输的是“人吃的绿色食品”,而工作人员则坚持认为这不是蒜薹。根据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印发的“绿色通道”政策规定,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但蒜薹在免费目录里,韭菜花却不在其中。
这场争执引起网友热议。有人认为没必要为难司机,只要是绿色农产品就应该免费放行;但也有人认为,收费站工作人员只是照章办事,如果随意放行可能构成失职。类似的情况近年来时有发生,2021年长春一位司机拉着一车芥菜下高速被收费员告知“芥菜不是菜”,2024年还有一位司机因运送的大葱“葱叶超宽”而被收费。
有关部门推出“绿色通道”政策,旨在减少蔬菜运输成本,让老百姓吃到便宜菜。然而,围绕“到底什么东西能免费”“到底什么情况能免费”的纠纷和争议频繁发生,这显然不符合公众期望。按照有关规定,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这份目录在中国政府网、交通运输部官网公开可查。最新版《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葱蒜类”内包括了蒜苔和韭菜,但没有韭菜花。民间普遍认知中,韭菜花是韭菜的一种,完全可以包括在内。
鉴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百姓餐桌上的变化日新月异,各种新型绿色蔬菜产品层出不穷,建议在原有免费目录基础上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从根本上避免“韭菜花是不是蔬菜”之类的争议。此外,基层执行过程中应讲规则也要有温度,讲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既然“绿色通道”是普惠政策,就不应为了严格执法而人为设置过多障碍。
这次事件中,满载韭菜花的司机无奈支付了28元过路费,新闻引发关注后,收费站称符合绿通标准并将退费。这一争议提醒我们,不能让机械执行影响“绿色通道”的初衷,应进一步放宽通行标准,真正让鲜活农产品顺畅地通向老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