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位网友郑女士在微博上发文称,她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发热门诊因做核酸检测耽误诊治而流产。
这位郑女士自己就是一名医护人员,她2021年11月1日晚,因发烧、腹痛、出血到中山青浦分院急诊产科就诊,医生检查后收住,但住院前需检测核酸,她在急诊检测完核酸后到发热门诊,再次被检测核酸,并要求不得离开发热门诊。
就在发热门诊等待核酸结果期间,她腹痛加剧,虽然最后医生前来处置,但还是最终流产。
于是,2021年12月27日她向法院起诉,要求医院道歉并赔偿。经法院调解,1月9日她已与院方达成协议。
至于达成什么样的协议,没人知道。
对于这起事件,网上议论白炽化,渐趋两个队列,且不好简单判定孰是孰非,我仅根据已知信息,谈四点个人看法:
一、防疫机制上的问题,不要拿人和地域说事。
上海产妇等核酸结果流产,有不少上海网友认为这是疫情之下,某一个人某一个医疗机构的过错和失误,并不能代表地区和大政策的失误,请大家不要波及。
这话当然没问题。
但是,偏袒上海可以,问题是当时西安孕妇等核酸流产事件发生的时候,为什么都是清一色的指责医院和医护人员,往死里去的抹黑西安?为什么就没人也这么说?
而清一色的刀口一致对准西安,对准西安医务人员,进行群体碳素黑色素描,甚至还有不少人上海网友妄下断言:西安这种事情,绝不会在上海发生!
当时,我就觉得特别拧巴和别扭。因为,这是一个机制的问题,怎么就变成了人的道德高下和地方管理的水平?
二、发热门诊处置标准优先,还是常规诊疗标准优先?
上海这位孕妇郑女士,两次核酸时间分别是晚上20点57分和21点21分,仅仅间隔20分钟。这就有人指责上海的医院僵化教条,医护人员照本宣科,死板呆化。
郑女士第一次做好核酸是在急诊,发现高烧38度和转去了发热门诊,由于没有急诊核酸结果,所以发热门诊值班医生又让她再次做核酸,这符合发热门诊的标准处置流程,但不符合医疗处置规范。
发热门诊是怎样的一个处置标准?闭环处置。
何为闭环处置?简而概之就是发热病人在核酸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是绝对不能放跑的,要控制住发热门诊观察,否则,一旦病人随便活动,最后结果发现是阳性,那么院内感染的这个责任,别说你一个小小的发热门诊医生,就是院长,也担当不起。
所以,从郑女士进入发热门诊的那一刻起,在没有核酸结果出来之前,是没有行动自由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要想拿到急诊核酸结果报告,就必须离开发热门诊;要想离开发热门诊,就必须拿到急诊核酸报告。估计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她才不得不在同一家医院短时间内重复核酸检测,延误了时间。这种同一医院却各科室不互通的奇葩现象,深层原因也就在此。
三、医护人员要讲政治,但病毒不讲政治。
上海孕妇重复等核酸流产其实是去年11月1日的事,比西安孕妇等核酸流产要早一个月。可为什么一个月之前的事,却在西安孕妇流产事件之后,上海的郑女士才诉诸网络呢?
毫无疑问,这是借力打力,借疫情大背景放大事件本身。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其实无论西安还是上海的孕妇等核酸流产事件,其实都是孕妇自身体质存在有一些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孕妇有身体问题就不能追究医院责任,而是说将这种身体本身问题增加流产的风险,全部推到医务人员身上,推到等待核酸时间过长上,且在已经达成调解的情况下,却因时因势发布于网络上,多少就有点为了发泄悲伤而甩锅之嫌了。
医疗上的问题,无论何因,都还是尽量在医疗的范畴内寻求解决,不能什么都往疫情防疫上牵强附会,这样毫无建设性意义。除了引起网络上的一波流量收割,该怎么样还会怎么样。以后发热的孕妇依然要去发热门诊,依然要做核酸,依然要等核酸,没有谁敢轻易打破这一有利于大多数住院患者的防疫规则。
有人说,对待疫情的坚决态度和果断行动,能够反映出组织的动员力、执行力。但是高效的组织力不应当是冰冷的机器带来的,对于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更需要温度与关怀。有时候,刚性执行和机械执行表面上分辨不出来,造成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本质区别在于内在的价值追求和人性光辉的闪耀程度。
这句话,无疑绝对政治正确,可病毒却不讲政治啊!
大家还记得去年六月,北京新发地疫情,在万达广场痛哭的黄衣女吗?
那是一名家住北京海淀区的24岁孕妇。6月5日从渝返京,14日到新发地市场短时停留,15日核酸检测阴性,16日凌晨因先兆性流产,转运至丰台妇幼保健院,当日诊疗后由专车接到驻地居家隔离,18日出现发热等症状,由120转运到医院就诊,19日核酸检测阴性,治疗后继续居家隔离。该女子居家隔离期间多次破坏门磁报警器外出,24、27日先后到石景山妇幼保健院、朝阳医院西院区就诊,28日到海淀区永泰东里,29日解除居家隔离,30日下午参加社区核酸检测,7月1日核酸检测阴性,当日又去中日友好医院核酸检测,7月2日到万达广场消费,12时接到中日友好医院电话通知,核酸检测阳性,13时许,石景山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转运至石景山医院,为无症状感染者,当晚转运到地坛医院。
孕产妇住院为什么要做核酸?医院为什么确认阴性才敢放心诊治?就是给像万达黄衣女子这样的情况设一道防线,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其他住院患者被感染。
因为抗疫是硬核,谁手上出事谁负责,一个雷打下来,要顺带连劈一遛人。
所以,我敢肯定,即便这件事情曝光了,也处理了,今后还是会有发生。毕竟,这不仅仅是防疫方面的责任,还有孕妇本身体质的问题。
出现了孕妇流产事件,一定要先评定医院是否应该担责,而不是被网络舆论裹挟。
我国孕妇自然流产率一般在百分之几到十几,相当一部分病例即便最快时间抢救也回天乏术。如果确认为医疗责任事故,医生医疗行为不规范,甚至玩忽职守延误治疗导致孕妇流产,那就必须处罚,反省整改,调整入院流程。
但是,如果医生完全走正常防控规定却发生孕妇流产意外,那么板子就不能轻易打到医生身上。毕竟,对错要有凭,而疫情防控,更是马虎不得,不能打折,差之毫厘则谬之千里啊!
所以,这样的事情过度放大,无疑会让一线防疫医务人员无所适从。现实中,没有谁敢为了一个产妇的绝对安全,牺牲整个病房甚至整个医院病人的安全。
因为抗疫规则,是基于病毒基本属性定下的,病毒可不跟你讲政治,核酸检测,是目前的金标准,对于这一金标准,你要么打碎重建,不存在折中改良。如果非要改良,这起事件中我认为必须改良的那就是重复核酸检测罢了。
四、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上海等核酸流产的这名孕妇,也是一名医护人员。这让人有些感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都已经和医院调解好达成协议的事了,又何必再拿到网上对同行对医院进行曝晒鞭尸,口诛笔伐!
疫情下的医护人员生活在夹缝中,是全社会的焦点,不能允许他们出一点差错,可是他们的苦与累却无人关注,没人理解。但凡稍微不慎,就可着劲的把他们往风口浪尖推,媒体讽刺,网友怒骂,从来没有人实事求是的找原因、看问题,更别说敢为他们鸣不平了!
哎!也不知是谁之错!
同样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要多看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自己所身处的这个队伍坚守初心不懈努力的一面,要彼此多一些体谅与理解,千万不要和一些“仇医者”一样,去选择性的抹黑放大医疗行业的一些两难问题。
扪心自问一下:你也是医护人员,如果当时你是医生,面对这种情况,你又会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