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5月28日,长沙市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推介活动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现场发布了长沙市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旨在为创业者提供从落地到上市的一条龙支持。
这一行动背后是湖南省将大学生创业视为长远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通过系统性思维解决人才问题。不久前,湖南启动了名为“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的系列行动。5月12日,湖南决策层再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工作。
“抢人”并不是新鲜概念。自2017年起,许多城市通过放宽落户条件、提供补贴等方式吸引人才。例如武汉的“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天津的“海河英才”计划以及西安的热情引才举措。这些措施主要目的是吸引人才落户,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进入2025年,在“杭州六小龙”现象刺激下,各地新一轮“抢人”大战再度升级。从免费住宿、报销路费,到无息贷款、免办公室租金,再到免费使用实验室、设立天使母基金和人才创新创业基金等,各种新招层出不穷。与前几年相比,现在的“抢人”方向从追求数量转向注重质量,更侧重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按需引进人才。
实际上,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正是新一轮“抢人”大战的核心逻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入活跃期。我国经济也正从依赖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加速向“人才红利”“创新红利”驱动转型。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抢人”大战表面上看是人才政策之争,实际上是创新生态之争,更是未来发展竞争力之争。去年9月,湖南省委明确提出要完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建设对年轻人友好的省份。随后,《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来湘 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的若干措施》相继出台,不断释放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正值就业季,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湖南本地应届毕业生超52万。针对这一情况,“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系列行动中的“湘才留湘”专场招聘会汇集超过500家优质企事业单位,提供3万余个岗位。除了留住本地大学生,湖南还开展“优才来湘”专场招聘活动,面向全国提供招聘计划超过1万个。
湖南在“抢人”方面具有系统性特点,不仅细分到不同场景,还针对不同人群构建整体生态。利用“网红”城市和旅游目的地优势,湖南不仅吸引游客,还想吸引人才。2024年,湖南全年接待游客超7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万亿元,文旅业正式成为湖南第四个万亿产业。今年3月,湖南省“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人才交流大会在长沙召开,近500家单位现场揽才,提供岗位超万个。
此外,湖南还实施“湘商回归”工程,通过吸引湘商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形成人才集聚。除了常态化和系统性,湖南“抢人”还注重下沉。很多省份抢人时省会唱“独角戏”,但湖南在做强长沙这一人才“磁场”吸引力的同时,岳阳、湘潭、株洲、衡阳等多个地市也纷纷行动。这些地市基于各自产业结构,拿出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呈现出“抢人”的满天繁星之势。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意识到安居是乐业的前提。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推出优惠住房政策,长沙则凭借较低的消费和较高的生活质量赢得了口碑,成为“抢人”的关键一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业与生活、生产与消费早已密不可分。比如长沙新消费之都的打造,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来此生活和创业。长沙街头随处可见的“黑色经典”臭豆腐品牌,便是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生卢路成与几位大学毕业生初创,如今在全国已有2000余家加盟门店。此外,文和友、茶颜悦色、柠季、楂堆等新消费品牌也是由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活力所生发而来。
城市用政策抢人,用产业揽人,用生活留人。5月28日发布的长沙市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从多个维度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到长沙创业。这正是湖南“抢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把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比喻为“金种子”,湖南愿意当好哺育“金种子”的那块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