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发布了最新的市场策略观点。中信证券认为,当前市场环境和氛围与2014年底相似,投资者在港股、小微盘和产业赛道已积累了一定的赚钱效应,新发产品开始温和回暖。非金融板块盈利预期趋近于底部,投资者耐心有所好转但信心仍需恢复。反内卷和提振内需成为政策目标,具体政策出台只是时间问题。“十五五”规划可能展示新的政策路径。市场目前缺乏一个点火的催化,可能是中美政策超预期或科技产业新变化。配置上,建议关注AI和创新药等具备超强产业趋势特征的行业,通信和电子中的北美算力链、有色和游戏等业绩和估值匹配驱动的行业,以及军工和反内卷相关的新能源。
国金证券指出,近期政策对“反内卷”的关注度上升,背景是自2025年以来工业用电量持续慢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自发性“反内卷”可能已在进行中。过剩产能集中在光伏、锂电、新能源车等中高端制造业领域,未来需求增长使得直接出清概率较低。对于传统产能占比高、产能利用率较高且产品价格处于低位的行业,“反内卷”政策效果会更明显。全球制造业向上而国内开启“反内卷”时,实物资产领域将更为广阔,中国经济在海外需求回升下形成生产-消费良性循环的概率更大。资产配置推荐上游资源品(铜、铝,油)及资本品(工程机械、重卡、叉车),中间品(钢铁、化纤);消费方面,酒店餐饮、旅游休闲、品牌服饰、专营连锁值得挖掘;长期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下的大金融板块重估将继续,建议关注非银金融。
华安证券表示,短期存在外部风险扰动,预计市场继续震荡。配置上,“反内卷”行情受基本面制约,时间和空间有限。看好银行保险趋势性行情,同时关注景气支撑(稀土永磁、贵金属、工程机械、摩托车、农化制品)和地产估值修复机会。
中泰证券分析,“预期管理”是本次“反内卷”政策的主要手段,大宗商品难以复制2016年供给侧改革牛市。结合两次会议精神,中期目标是通过政策协调构建国家级行业龙头与协会体系,强化中央对各地去产能和控价的监管。然而,从基本面看,当前周期性商品价格下行主因仍是需求侧疲软。煤炭、钢铁等传统周期性行业的落后产能已基本出清,进一步出清产能的空间有限。依靠政策导向产生的市场预期提振,商品与周期股走势将偏向阶段性反弹。
广发证券认为,本轮“反内卷”涉及行业与历史限电限产有所不同,除了传统意义上恶性竞争的工业品外,还有光伏、汽车等新领域。市场对“反内卷”的形式和力度存在观望期,未来行情斜率提升还需看到进一步坚决推进的政策信号。工业品如水泥、钢铁的行情可以直观观察价格,高频跟踪可验证。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则需观察产量增速、价格以及产能利用率,部分供给压力大的环节需要看到政策执行的持续性才能评估周转率能否企稳。
华西证券表示,下半年央行降准降息仍有空间,A股稳中向上趋势不变。短期来看,全球市场定价核心在于7月9日美国与各国贸易协定进展。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强劲,全年经济增速目标达成压力减轻。美联储三季度降息可能性较大,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望打开,宽裕的流动性有助提升权益资产估值。中期来看,政策深化“反内卷”是优化产业供需格局和推升PPI重回上行的重要驱动,有利于A股中长期盈利预期改善。行业配置上,关注风电、火电、机器人等中报业绩预期向好方向,以及国产链补涨行情。
国泰海通判断,股指短期仍有一定空间,但横盘整固为主。前期地缘缓和的预期有所波折反复,上半年表观经济数据尚可,短期出台进一步规模性经济举措必要性下降。股市在估值水平整体提高后,中报季临近,也需要进一步检视增长水平。IPO受理数量与计划募资规模显性抬高,上市公司披露计划减持规模有所提高,交易所修改ST股票涨跌幅宽度。这些边际变化均令股市短期预期上修放缓,交易进入相对平衡阶段。但横盘整固是为了蓄力新高,贴现率下降推动中国股市走向“转型牛”将在金秋时节进一步表现。
中银证券认为,A股在行业层面实现“权重搭台,科技成长唱戏”的经典结构,有助于A股实现“中枢”抬升。行业“反内卷”有望从供给端改善名义经济增速偏弱的局面,但风格切换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本周市场在相对充裕的资金面环境支撑下延续震荡上行趋势。“反内卷”行情一度引发市场关注,但周期股行情持续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招商证券指出,推动上证指数站上关键点位的关键力量是“反内卷”和AI。受益于“反内卷”和AI大产业趋势,创业板指、科技龙头、质量类指数涨幅居前,钢铁、新能源、建材、传媒、通信、电子等行业领涨。从中期趋势来看,“反内卷”是推动指数走牛的关键力量,驱动上市公司削减资产开支,出清过剩产能,经济供求关系边际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和内在回报有望稳步提升,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流入市场。“高质量”股票有望成为推动指数突破的关键力量。另一方面,AI是驱动本轮技术革命的关键力量,围绕AI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扩散出的投资机会辐射了A股多行业多主题的投资机会,成为推动A股向上的第二股核心力量。
开源证券表示,市场震荡中枢抬升,但仍“上有顶下有底”。市场经历上周的3连阳后呈现积极形态,虽然市场分歧加大,但对指数的有效突破维持乐观判断。月线动量的扭转或改变横盘近半年的窘境,金融科技板块情绪龙头或在酝酿7月的突破,成交额中枢的上行加非银的领涨,市场震荡中枢上移的概率较大。配置核心思路包括行业下层分散、沿着“地缘风险溢价”线索追求预期差最大的方向和国内确定性的方向。行业配置建议关注“内循环”内需消费、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军工、成本改善驱动、出海结构性机会以及中长期底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