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一场由淘宝闪购引发的外卖“补贴大战”在社交网络上引起热议。京东、美团等平台纷纷推出大额优惠券,网友们晒出低价购买奶茶和大餐的经历。然而,在这场看似热闹的活动中,一些参与者却默默承受着代价。
商家虽然订单量激增,但盈利情况并不乐观。重庆市大渡口区一家牛肉面馆老板刘先生直言:“卖得多,不赚钱。”为了应对平台的价格策略,他不得不减少菜品分量。不少小店选择暂时关店或提高配送费来抵消平台折扣,一位广西网友表示担心送餐质量。
平台方面未直接回应这些问题。某外卖平台工作人员称,不同商家的补贴力度存在显著差异,品牌体量和业务合作深度不同导致补贴资源也有所不同。
外卖骑手在这场补贴战中面临订单压力骤增的情况。重庆一名外卖骑手唐师傅提到,由于商家卡餐问题,配送路线经常被打乱。宁波一位骑手驿站负责人表示,尽管订单量增加了50%左右,但骑手收入并未翻倍,因为平台这轮补贴主要面向消费者,骑手端没有直接补贴。
平台对骑手调度系统的调整也加剧了工作负荷。一位商业平台生态分析人士指出,高密度订单冲击了原有骑手调度机制,导致出现骑手进店帮忙制作饮料的现象。
平台为何如此大手笔投入?某外卖平台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场补贴大战的核心是围绕“即时零售生态入口”的博弈。目标是通过短期高频补贴诱导用户形成消费习惯,提升下单量和日活跃用户数。另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大部分补贴确实由平台承担,目的是抢占消费链条中的入口与场景市场。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指出,互联网企业“以补贴换市场”的策略并不新鲜,但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这种商业模式能否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