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
球鞋没变,
喜欢球鞋的人也没变。
那么,
改变的是什么呢?
“零纪元”
20多年前,在21寸的彩色电视机前等着看NBA的孩子们,在比赛前后能看到这样的广告……迈克尔·乔丹挑战地心引力,挂在篮筐上下不来……脚下的篮球鞋似乎一切力量的根源。
对此,查尔斯·巴克利解释过——“你没法儿拥有哥一般的体格和技术,唯一能让你我有共鸣的是哥脚下的鞋……快买吧,大兄弟!”
可爱又自信满满的的“圆宝”被科比一通血虐待……按照现在的话讲叫:QNMD篮球梦……这些,算是国内球鞋文化的启蒙阶段,我们暂且称之为“零纪元”。
那时,最渴望得到球鞋并标榜自己和现在几乎是同一批人,初高中,大学生,还有可以用工资来褒奖自己的小青年们。翻看一本最时尚的《都市流行·酷》几乎等同于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各种流行密码被破译 ,乔丹、皮蓬、罗德曼的身影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在那个岁月里,一则优秀的电视广告,意味着球鞋未来的销售量。球星们在杂志、报刊上的封面以及故事和采访,意味着影响力。也就是现在的流量……
或许,你并不知道这是干啥用的
有条件的孩子或许上学的时候腰里藏个BP机(寻呼机),这种烦琐又耗时的被称作寻呼过程,放在今天简直是反人类的体验,所起到的功能就是通知用户,请给xxx号码回个电话,Ta找你或许有事儿。这个时候的通讯,以及媒体,对于用户或者消费者来说,完全是被动式的。
想看电视节目:需要购买一份电视报,查看里面的播出时间表;想自选给养,那就蹬车去报刊亭看看满墙的封面决定买谁。
想买球鞋?一趟一趟的往专卖店里跑吧,兄弟!真的没有太多的选择。那种手拿“巨资”天天去专卖店问XX鞋到没到的事情经常有。更多的时候是看到一双喜欢的,攒了半年的钱,想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这时候,一双心仪球鞋对一个人的意义,是难以仅凭高昂的价格去衡量的。而交流的范畴,被限制的很小 。
“初纪元”
有了“零纪元”时期,传教士一般经典的“灌溉式”文化铺垫,早期对于球鞋产生浓厚兴趣的人,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开始得到了一个广泛交流的空间。
这时候电视机依然是主流的强势媒体,电视的屏幕越来越大,音响效果越来越好。但是人们似乎更加痴迷于那个被叫做显示器的小屏幕,通过最基础的网络拨号,随着一阵噪音之后,就连通了整个世界。
网络时代的到来是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标志。对于球鞋文化来说BBS也就是论坛的兴起,和个人网站的建设,给了早期的球鞋玩家构建了一个极为舒适的交流平台。如果你觉得自己对论坛不太熟悉,那么虎扑总了解吧。
如今,这些曾经的“坛子”,
更多只存在于老鞋迷们的美好回忆中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很多资深的球鞋媒体从业者,在当时都是论坛里发帖的达人……在国内专注于球鞋领域的论坛有“好鞋网”,“新新球鞋网”,新浪我为鞋狂,“CN-KIX”,以及虎扑的装备区等。
从全球领域来说,最为著名的论坛莫过于1999年成立的Nike Talk,当年很多球鞋论坛的分区都是参照它的模式建造的。NT上的一些世界级收藏达人,也令人眼界大开,可以说 ,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为球鞋文化无界限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个论坛至今仍可登录,可以说是球鞋论坛的活化石。
早在2014年,我们就专程采访过Professor.K,
并和 这位业界“祖师爷” 一同分享了很多彼此的球鞋记忆
这段时期也算是球鞋自媒体的萌芽时期,很多概念和标准在此时已经形成,并且对当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 ,球鞋评测这个内容,在互联网初纪元时期,评测达人Professor.K的网站Kicsksology制定了一系列的参数,比如抓地力,缓震性,支撑等等……至今依然沿用。这位球鞋自媒体的祖师级人物,如今也是Nike跑鞋团队中的重要一员。
初纪元时期,实际上解决的是交流问题。如Nike Talk这样的论坛不仅起到了沙龙的作用,而且他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与詹姆斯合作多年的御用设计师 Jason Petrie 曾经就是在NT上发表自己设计想法的忠实用户。
类似的平台还有 Kicksguide 一个专注于球鞋草根设计的网站,虽然如今已经404,但是他为整个行业孕育了大批的优秀设计人才。
随着交流的增多,球鞋的供需关系也在逐步建立,虽然规则和秩序比较初级,而且快递业务也并不普及,但是只要论坛规模足够大,就能具备一定的交易量。
“恒纪元”
随着论坛的根基坐牢靠,球鞋网站也在逐步的发展,网络媒体时代的兴起,对于传统的纸媒以及电视媒体有着极强的冲击力。
首先,各个品牌的官方网站已经开始争奇斗艳,球鞋广告已经不拘泥于电视广告片这种形式。网络上的一些互动式的呈现 ,渐渐成为主流。在这种媒体意识形态的转换时期,一种趋向于自媒体的形式逐渐形成,他就是博客(Bolg)。
从微软的MSN Space,到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博客文化的兴起,早期的博主们赚取了一波丰厚的网络红利。上面这位被称为“加菲”的博主,早已是某国产品牌的高管了,堪称鞋迷圈中的佼佼者。
另一端,承载球鞋文化的网络媒体正在蓬勃发展 。就像我们的 Long7.com,为国内的球鞋爱好者们奉献了诸多具有深度的专题内容,以及精美的图片拍摄。如果说论坛的时代是在解决交流的广度问题 ,那么球鞋网站的兴起,就是在挖掘文化的深度了。
试问,你有多久没去报亭买一本实体杂志了?
网络球鞋媒体在这是一时代也是纷纷雄起,国外的Hypebeast Nice Kicks,Sole Collector,这在一时代,网络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曾经随处可见的报刊亭渐渐走向消亡之路。
网站的崛起是因为互联网速度的提升 ,以及个人电脑的普及。快递行业迅速壮大,以及网络购物的兴起。给球鞋的交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eBay成为高端藏家的必备搜索平台,Taobao则是普通用户的入手渠道。
在网站短暂的中兴岁月之后 ,对其造成最大冲击的就是智能手机,以及4G网络。随着硬件条件的升级,个人平台也在日臻成熟,在技术壁垒被打破之后 ,自媒体时代才真正到来。
“乱纪元”
当博客变做微博,Blog 转化成Vlog……这个时代的媒体更迭快得叫人得不断适应才行。
仅仅几年时间,我们就已经从微信的主流媒体平台,过渡到短视频以及球鞋APP的软件环境里了。你能想象,那些资深鞋迷为了买一双鞋需要带着椅子甚至是帐篷,提前一晚到发售店铺门前排队么?而如今,只是发个朋友圈告诉大家是中签还是陪跑,就这么简单。
球鞋的价格出现股票式的涨幅,某个主播的一个视频,或许比一篇深度的内容更加带货。人们喜欢一款球鞋的理由,不再是因为所承载的内容,而仅仅是一个配色,或者说能够显示出身份的限量和价格。这个时代的球鞋文化仅存于方寸之间,鞋款的更新速度是按天计算的,每两周几乎就有一个爆款推动“球鞋股市”的迅猛发展。
APP有很多的身份,可以是媒体,是中间商,是网购平台,也是自我展示的窗口。鞋子本身并没有变化,抖音里评测球鞋的人还在遵循 Professor.K 当初构建的体系,只不过是形式变了。
每天在此投入大量精力的人,还是那群渴望得到球鞋并标榜自己的初高中,大学生,还有广大社畜。大家炒的依然是网络时代那批人所炒的 Dunk SB,Air Jordan……改变的只是平台,环境,以及网络和媒体的发展。
品牌不再满足于运动员的影响力,而是在追求与流量的合作,流量走到哪儿,焦点和商机就在哪儿。它和当年杂志报刊上的大幅封面海报一样吸引路人的目光,只不过少了油墨香,浓缩在方寸间,触感极其冰冷平滑。
20年来 ,
球鞋文化在各个平台间转移,生长,壮大。
虽然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
但是谁又能否定,
它不是在朝着自己应有的样子前进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何成为新年最"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