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就在明天,
全省35.9万名考生
参加普通高考!
6月7日上午8点30分
栖霞融媒全媒体记者在栖霞中学考点外
用镜头带您看一下高考第一天的情况
2021年全国普通高考将于6月7日至9日进行。来自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信息,我省共有35.9万名考生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全省共设 239个考点、 9952个考场。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开展“2021高考护航行动”
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全省各地相关部门“把高考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扎实做好各项准备。考前开展综合治理考试环境行动,对13个设区市进行“拉网式”考前督查,查漏补缺、立查立改。同时,联合公安、网信、工信、安全、环保、市场监督等部门,开展“2021高考护航行动”,围绕考试安全、诚信考试、疫情防控、防暑降温、极端天气应对、城市降噪、食品安全等重点工作全面排查风险、消除隐患,确保高考考试组织安全、平稳、有序。
层层压实疫情防控
针对国内部分地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形势,省教育厅、省卫健委进一步加强对疫情防控和高考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层层压实疫情防控和高考组织双重责任,确保广大考生和考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全国率先推动全体涉考涉招工作人员接种疫苗和核酸检测工作,对全省考生、考生共同居住者、全体考试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确保健康应考落到实处。
全省共设976个备用隔离考场,各考点均增设一名防疫副主考,切实筑牢防疫防线。
诚信考试 贴心服务
我省将诚信考试教育融入考生报名、考试全过程,积极营造良好氛围。通过调查问卷、宣传教育片、诚信考试承诺书、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公开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引导考生严守纪律、诚信应考。同时,全省各地各部门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思想,用心服务、精心组织,为考生送上防疫、备考、心理、天气等方面贴心提示,为考生提供送考、交通、环境、食品、医疗等各项保障服务,积极营造安全、公平、和谐、温馨的考试环境。
温馨提醒
✦今年我省高考所有科目考试均安排在标准化考场进行。
✦所有考点均设有体温测量通道,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进入考点前必须接受体温测量。
✦所有考生进入考场时,都需通过“考务通”进行身份验证。所有科目考试都不允许提前交卷。
高考期间 天气晴好
7-9日白天,全市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最高气温可能升至33℃到34℃,需注意防暑降温。
根据南京气象部门最新发布,7-9日白天,南京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雨水非常“识相”地在9日夜间才会来打扰。不过,大太阳照射意味着温度升高,这几天南京最高气温可达33℃至34℃。9日夜里到10日,全市多云转阴,有阵雨或者雷雨天气。
全省来看,近几天高温晴天也势力颇广。江苏省气象台6月5日下午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连续三天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中北部、盐城北部最高气温将达35℃以上,请注意防范。
教育部发布紧急预警
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诈骗案例和虚假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网络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1
警惕网络诈骗
莫购“高考答案”
高考是学子们面临的一次大考,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临近高考,网上就会出现一些所谓的“高考答案”,有人便以“出售高考试卷答案”为名,骗取考生和家长钱财。
提醒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售卖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骗取考生家长钱财。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考生及家长不要心存侥幸,购买所谓“高考绝密答案”。
2
考前编发“占坑贴”
考后宣传“押中题
考前,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往往通过网站论坛、QQ空间或自媒体建立标题栏,发布空白内容的“占坑帖”并隐藏,考后再将从网上获得的试题内容等重新编辑到“占坑帖”中,并公布。 以此制造考前获得试题或“押中真题”的假象,并作为噱头进行培训辅导宣传,博取网民关注,混淆社会视听。
提醒
近年来,这类“占坑帖”时常发生。他们通过掌握管理员的权限,制造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假象,以此蒙蔽考生。其背后目的就是实施诈骗,谋取利益。高考试题试卷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提醒广大考生,切勿轻信这类虚假宣传,以免上当受骗。
3
考试作弊断前程
侥幸心理不可有
近几年,作弊器材五花八门,从仿形橡皮、直尺作弊器材到低频隐形耳机,再到调频手表与“枪手”遥相呼应……随着6月高考季的来临,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兜售作弊器材,宣称只花千元就能轻松考过,诱导考生作弊。
提醒
在高考中非法制售和使用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国家教育考试安全,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相关部门提醒考生,高考作弊轻则取消成绩,重则违法犯罪,切勿以身试法贩卖、购买考试作弊器材,以免自毁前程,追悔莫及。
4
替考代考入刑定罪
恪守诚信警钟长鸣
随着高考将至,网上开始出现所谓的“替考”“枪手”等广告信息。这类信息声称“有门路”,可以找到大学生或者往届生来替考,需要提前支付“保证金”,成绩出来后再按照“协议”支付款项等等。
提醒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5
高考招生有章法
“渠道”上学不可能
高考成绩公布前,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 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
提醒
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6
招生部门网站和公众号遭抢注
“山寨版”以假乱真
近年来,出现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招生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被一些个人和机构提前抢注, 假冒、仿冒高校或官方招生机构和学校网站、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提醒
每年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文献”栏目下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进行查询核实。2021年,教育部门还将专门开展“高考护航行动”,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清理互联网涉考违规违法公众账号”“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等专项行动,帮助考生全面准确了解招生政策,避免上当受骗。提醒广大考生,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考生加油,
青春无悔!
来源:南京日报教育部网站
编辑:俞博凯
审核:黄瑞
— — — — — — — — — — — —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家住栖霞”微信公众号,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
▼
芒种节气:风吹麦浪 便是梦想收获时
区卫健委:我为群众办实事 护航高考暖人心
下周高考!天气预报来了!
“云栖霞”客户端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北京市东卫(南京)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