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者泛指那些有事没事都悲观消沉的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会有如下的消极思维。
1、定势化思维
一个白板上有一个黑点,其余都是白色。
这时候你会看到什么?是黑点,还是巨大的白色部分?
如果你有定势化思维,那大概率看到的是黑点。
一位诗人说:忧愁是有诱惑力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批评意见和事物消极面能更快地引发人们的关注。
当然,每个人的定势化思维有所不同,这是家族基因的影响和自我训练的结果。
但是不要忘了,对于两面性的事物,我们拥有选择权。
对于飞行员来说,消极思维有利于自己更严谨地面对每一次飞行。
对于压力很大、精神不安的人,习惯于负面思维的人,不妨打破这种定势化的想法,让自己忘记黑点,专心去看那更黑点之外更广阔的部分。
好运只属于习惯于积极乐观的人,让思维定势化朝向对我们有利的一面,而不是让定势思维伤害自己。
2、自恋思维
人人都自恋,只不过程度不同。
心理学上的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解释了这种自恋的成因。
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了世界的焦点,以为自己的尴尬全世界都能看见,以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每个人都会在意。实则每个人都更关注自己,你在别人眼中不过是是过眼烟云。
当你遭遇尴尬,不妨淡定自若,你不表现出来,很快人们就会忘记。为了取得别人的认可而努力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没有人有时间认可你,他们可能在做和你同样的事。你自己认可自己,别人也就认可你了。
破除自恋对自己伤害的最佳方法就是将焦点转移到别人身上,这个时候,你才能看到自己曾经的可笑之处。
人是思想的动物,无论你有怎样的怪念头,都不必担心被别人知道,以为别人猜出你的想法那不过是一种透明度错觉。
每个人都关心你和他有无价值交换,因此曾经想什么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能否有和别人交换的东西。
别人的傲慢和瞧不起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是太过自恋的结果,不要活得象个落难者。
稻盛和夫说:无论面对多大的人物,都要保持平常心正常地交流和谈判,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你不自恋,无视别人可笑的自恋,那么人和人就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3、灾难型思维
与他人稍有不合,便觉得自己得罪人了,怕得不行。
给人发一条微信,久久不回,便觉得自己被疏远了,郁郁不乐。
看到孩子考试成绩不如意,心情就一落千丈,对孩子的期望直接沉入水底。
生活的一粒尘,落在你心头,就成了一座山。稍微有风吹草动,就能在你心里掀起滔天巨浪。
一位作家说:真正击垮人的,从来不是事实,而是你头脑里的灾难化想法。
凡事要分析自己的内心需要,努力去实现,如果真的实现不了,不妨顺从天命。生命有限,何必花大把时间自己吓自己。坏运说明时机未到,坏运说明后面有好运做补偿,若要让坏运破坏了自己的心境,那好运到来的时候,你也就看不见了。
4、比较型思维
比较是一种天性,也是自我伤害的最佳方式。
比较心的本质是虚荣心,是对优越感的贪婪追求。
阿德勒说:对优越感及权力的追寻愈演愈烈,精神就会越来越紧张。在所有的邪恶之物中,没有哪一种可以像虚荣一样产生如此剧烈的危害,严重阻碍个体的正常发展。
不要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与他人的对比之上。
看见亲戚挣钱比自己多,就心里发急,不断给自己施压;
知道别家孩子成绩比自家孩子好,就满面愁容,心意烦乱;
听说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学如今混得风生水起,就陷入深深的挫败感。
结果就是你没有改变任何现状,却已将自己搞得心神不宁,生活一塌糊涂。
向下比较自欺欺人,向上比较气死人。
有了比较心,坏运时会嫉妒或憎恨比自己好运的人,好运时也会因为野心的膨胀而视而不见,那么就永远只能是个落难者,可怜人。
马歇尔说:与人比较,是一个人悲惨生活的开始。
与其和人比较伤人伤己,不如学会欣赏别人也欣赏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心态平和,好运才会到来,才会看到属于自己的好运。
5、自责思维
心理学上的自我服务精神虽然有些自私,但却能保护自己不得心理疾病。
凡事怨天尤人可能不客观,也无助于分析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但却可以有效释放自己的失落情绪。责人总比责己更能保护自己的心灵。
自责思维看上去很了不起,凡事自己扛,实则是一种自我迫害。
有一位自责心很重的女士对心理咨询师这样描述自己的苦恼:
丈夫照看儿子的过程中,孩子不小心摔倒,她责备自己怎么不亲自看着;
同事挨领导的骂,她埋怨自己当初怎么不伸手帮一把?
明明毫无根据,却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罪过。
明明事不关己,却还是在内心扛下责任,任凭自责吞噬。
对于自责的人,一定要修正自己的归因系统。
任何事情的成败,自己的责任不过是因素之一,而且每个人只能活一次,根本无法验证另一种选择是否就是正确的。
马歇尔在《非暴力沟通》中指出人面对不如意的事有四种反应方式:责人、自责、同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同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责人和自责是以愤怒为代表的各种消极情绪的发动机。
自责比责人更能引发糟糕的心理体验,让自己活得象个受难者一样。
我们不是上帝,无需要拯救所有人,更不必以此来自我批判。
做自己该做的事,担自己该担的责。
管好自己,少渡他人。于人,是一种尊重,于己,则是一种慈悲。
👇点「阅读原文」听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