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弘扬正能量
书香溢师心
蓄力行道远
林东第一小学
开展数学教师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读书是最好的修行,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永葆教育的初心和情怀。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按照学校读书交流活动安排,近日,林东第一小学开展了数学教师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2023年下学期开始,教师们共同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三本书。在这次交流分享会上,由十七位数学教师按年级组抽签顺序,围绕读书的精彩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她们叙说故事,阐述观点,畅谈体会,真诚交流,敞开心扉,尽情分享读书的收获与快乐。
四年级组数学教师交流
张红波老师提到,通过读这几本书学习新课标有“新”的变化:一、新课标增强了指导性。二、新课标将更加突出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三、试题命题指导更加重视概念定义的考察。她还提到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要重核心素养,教学内容要重结构化,教学方式要重引发思考。
王铁军老师通过读书就如何在一节课中落实核心素养和课标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学习重新设计了学习长方形面积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四步摆和量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个数的进阶的活动,学生的数学眼光的观察能力,数学思维思考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从而把数学新课标的内容真正落实。
姜秀霞老师通过研读《课程标准解读》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深的感触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为教师我们应该理解教材,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组数学教师交流
田元波老师拜读了新课标解读,加深了对新课标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她结合两个课例谈了自己对数的一致性和运算一致性的收获。
王淑丽老师通过阅读《小学数学课例式解读》对数学新课标有了深刻的理解,分别从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培养数学眼光,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借助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培养量感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王玉芬老师读书交流的主题是《在行动中落实核心素养》,结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谈到了自己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李艳茹老师在《案例式解读》读到《感受字母表达的一般性》时,对这节课又重新进行设计,拉长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确定”到“可变”,从“一个数”走向“任何数”,从而促进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在读到《分数的再认识》时,尝试用建立好分数的初步认识与分数的再认识的链接和理解单位“1”与感悟计数单位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体会分数的多重含义,三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
六年级组数学教师交流
鹿明丽老师基于学校所倡导的六项行动之“大问题设计”下的课题研究下,侧重读了《案例式解读》。并以小数除法为例总结得出课堂大问题设计需要把握的点,和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流程与实施。此外,她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大问题教学中,怎样更好的关注学困生?
王晓玉老师主要就《案例式解读》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跟大家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编写特点,并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三个领域跟大家分享了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在提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时,她认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利用真问题引发真思考,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田盛老师主要就图形与几何领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她从数学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三会,继而从数学眼光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建立和数学语言的发展三个维度和大家谈了自己的感悟。
张兴文老师与大家分享的是《案例式解读》中的《圆的认识》这一案例,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感悟圆的本质特征?如何让学生用圆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何在圆的认识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片段结合新课标要求和新课标解读,读有所感在教学中要给予丰富的操作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注重相关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缜密思考;重视数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说理有据。
尹晓杰老师通过阅读《课例式解读》重点围绕核心素养其中之一的创新意识进行交流。交流的主题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内涵有哪些,如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这些课堂实践内容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三年级组数学教师交流
刘丹丹老师借助案例具体地理解《新课标》,并进行举一反三,例如“11~20各数的认识”体现十进制计数法的本质特征,即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值,这与之后学习100以内的数、万以内的数、乃至小数、分数,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她以这些生动的案例为引导,进行了创造性的教学。
刘翠华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学以致用,行胜于言—案例式解读有感》,她就案例式解读简介,分享的理由,精彩片段分享和阅读感悟四点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分享。
马艳秋老师通过对《课例式解读》的阅读与理解,进一步感悟量感。从而引发思考,如何培养量感:一是通过自己亲自度量形成量感,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秒的认识》两个课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数学活动中亲自经历度量的过程。二是以面积单位为例,让学生在想象和推理中发展量感。三是通过估测来增加量感。
苏艳华老师通过阅读《课例式解读》与大家重点交流的内容是如何整体把握“三角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根据对应学段的具体表现和学习重点,通过课例:尺规作图助力图形探索——“能围成吗”教学实践,让学生直观感受为什么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充分发挥了尺规作图的优势。
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总结
张艳飞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目前学校的数学教师们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对数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希望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科的本质,一切都要集中在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上。做学科研究的专家,做学科设计的专家,用任务驱动学习,让学生像专家一样去解决问题。
读书,是心灵的美容,是智慧的源泉,是生命的化妆。读书是教师知识和精神的源头,教师需要背靠着阅读这棵精神大树,呼吸新鲜的空气、汲取最富足的养分。此次活动,让老师们收获了知识,启迪了思维,拓宽了视野,感受到了阅读的美好和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热爱阅读的老师们会继续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来源:林东一小
编辑:浦志杰
一审:乔立龙
二审:陈晓辉
三审:丁学东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编辑:琪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