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青空天文社举办“超级蓝血月”月食观测活动
想必大家一定还留恋着昨日的雪景,除了雪景之外,刷爆朋友圈的要数152年一遇的“超级蓝血月”月食新闻。究竟什么是“超级蓝血月”呢?为此我校天文社在校团委的精心组织下举办了一次月食观测。小编老师要敲黑板划重点啦!!!
前期宣传海报
天文界称本次月全食为“超级满月+蓝月亮+月全食+红月亮”,只要天气晴朗,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能欣赏到这152年来的第一次美妙的场景。
天文社社团主干介绍仪器操作
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背部导致太阳光被遮挡住所产生阴影区域内,我们看到的它表面亮度变暗的现象。一次月全食有初亏、食既、生光、复圆等重要时间点。本次月全食的初亏为北京时间19时48分,食既为20时52分,生光时刻为22时08分,复圆时刻为23时11分。其中,从食既到生光的这1小时16分是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著名的“红月亮”时段。
红月亮形成示意图
月全食最大的看点就是红月亮,有时候也被称为“血月”。虽然全食阶段月球会深入地球本影,但地球的大气层还是会把一部分太阳光折射到月面上。其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会被散射掉,最终照到月面上的只有波长较长的红色光,因此全食阶段的月球是红铜色的。
月食全过程
“蓝月”是指在同一个公历月内发生两次满月。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历月里只有一次满月,但有时也会例外。因为两次满月间大约相隔29.53天,而公历历法中每个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例外),因此一个公历月可能出现两次满月。当一个月出现两次月圆之夜时,第二个满月就被赋予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蓝月亮”(BlueMoon)。
天公不作美,兰溪只能看到“蓝月亮”
当满月从地平线升起时(即近点月),我们看到的月亮似乎比它升到天顶时更大、更明亮。这时的近点月大概比远点月变大14%,变亮30%左右(取决于气象条件)。但这种大小、亮度的变化,其实人的肉眼是不太容易觉察出来的,我们将之称为“超级月亮”。
因为月食发生的概率很小,“蓝月亮”发生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加上“超级月亮”三者在一起后的概率更可谓百年一遇。如此良机怎能错过?我校天文社邀请了校学生会、校广播站、校漫研社、校文学社的部分成员一同参与了本次天文科普活动。
各社团成员一同参与观测活动
虽然天公不作美,不能直接通过肉眼观测月食的过程,但是天文社的同学们集思广益,决定结合“互联网+”的思维举办这次月食的天文科普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了:社团活动介绍与宣传,地理教室与天文台参观,天文望远镜操作,天文名词你画我猜,蓝血月月食直播观看,总结与建议。
天文望远镜的操作
本次活动也是我校青空天文社的处女秀,活动过程中虽发现了不少问题,但通过此次精彩的活动可以一方面向师生科普月全食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天文学乃至科学的热爱,为我校的天文科普工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另一方面,此次活动的开展将能极大地向社会展示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并锻炼社员的能力,提高天文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电子白板进行月食的科普观测
青空天文社提前准备的“超级蓝血月观测指南”
在有限的生命里,求索无限的宇宙苍穹是人生之幸,在冷峻的城市之中,当你踱步至户外,仰望璀璨星空,这片夜空永远不会让你失望。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浩渺未知的宇宙世界,吸引着人类观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