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在动物界中,动物的外表颜色越鲜艳亮丽,往往意味着它的毒性越强,而箭毒蛙无疑是最毒的一种。
它们每一只都不尽相同,是自然界中最花哨的调色盘,鲜艳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看起来就挺毒的,即使只是沾在了皮肤上也会中毒,2克就能毒死至少十个人。
但它们的体型却很小,通常不会超过6厘米,箭毒蛙为何会有这么强的毒性呢,这些“毒”是从哪来的,它们会不会被自己毒死呢?
万物相生相克,即使是拥有超级毒性的箭毒蛙也有它对付不了的天敌,这种神秘生物也是唯一一种能够克制箭毒蛙的物种,它又会是谁呢?
«【·能被自己毒死吗?·】»
箭毒蛙虽然是有名的“毒物”,但是它们还是很惜命的,并不会让毒素威胁到自身的生命安全。
它们不像毒蛇一般,是将毒素放在口腔里,通过主动攻击释放毒素,而是将毒腺集中在身体皮肤的表层。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箭毒蛙算是丛林里比较“和平”的一种动物,它不会主动招惹对手,甚至不会反击。
当身边出现危险的时候,它们就会立即进入防御模式,皮肤上的毒腺就会释放毒素,而箭毒蛙的个头很小,捕猎者往往是一口闷,尤其是一些蛇类。
当捕食者将其吃进嘴里的时候,口腔就会被毒素攻击,产生强烈的灼烧感,吃痛之下就会将箭毒蛙吐出来,用不了多久捕食者就会毒发身亡。
而箭毒蛙在捕猎者还在垂死挣扎的时候就已经一蹦一跳地逃之夭夭了。
那么箭毒蛙的毒素到底从何而来,其实它们的毒素完全可以说是吃出来的,这点跟河豚很像。
它们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当中,酷爱食用小飞虫,白蚁或者一些小型的甲虫、蟋蟀等,而它的“超级毒性”正是来源于它的这些食物,会是谁呢?
科学家们在对箭毒蛙的食物进行分析后,在白蚁体内发现了与箭毒蛙毒素成分重合的物质,它们在日常饮食中不断地捕食白蚁,这给箭毒蛙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毒素。
真的没有什么“解药”可以克制箭毒蛙的毒素吗?那还是有的,是一种很少有人听过的蛇,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够抵挡得住箭毒蛙超级毒性的动物,它就是火腹蛇。
«——【·唯一的克星·】——»
火腹蛇是哥斯达黎加的本土物种,它们在残酷的雨林生存中进化出了一种可以对抗箭毒蛙的毒性的能力,它们可以食用毒性超强的草莓箭毒蛙。
在箭毒蛙的毒很特殊,里面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这是诱发动物的中毒反应的关键,并且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但是这种物质对箭毒蛙自身并没有影响。
其他动物之所以会中招,就是因为箭毒蛙的毒素进入体内后会迅速与自己体内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导致毒素蔓延到全身,毒发身亡。
而火腹蛇却在亿万年的时间里进化出了能够阻止这种“结合”的能力,它们可以很轻松地食用箭毒蛙。
本可以在雨林中横着走的箭毒蛙,遇到了火腹蛇也要绕路。
它们身上鲜艳的肤色更多的是在警告那些不怀好意的捕食者,有毒勿靠近,但对于火腹蛇来说,箭毒蛙鲜艳的颜色反而是在暴露自己。
箭毒蛙的分类有上百种,颜色各不相同,它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蛙类,但同时也是毒性最强的。
它们身上的颜色千变万化,单是草莓箭毒蛙一个物种,就能变异出超过30种的颜色形态,各不相同,颜色基因很不稳定。
白虎在老虎中很独特,但是箭毒蛙的外表就没有这一说,它们个个都五颜六色,一个比一个奇特。
和青蛙的高强繁殖能力不同,箭毒蛙的生育能力显然要弱很多,虽然种类不同,产卵量有所出入,但大多数总体上不会超过三十枚,一般都是四到六枚。
箭毒蛙全年都可以繁殖,会将卵产在凤梨科植物的树叶上,交配也是在这里完成的,它们为何会偏爱凤梨科植物呢?
这些植物固然赏心悦目,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是绝佳的“育儿所”,箭毒蛙从出生到发育都需要湿润的环境,而这些植物的叶片可以形成一个小型的积水坑,雌性箭毒蛙就会将卵产在积水里。
雌雄箭毒蛙之间有很明确的分工,雌性负责产卵,而雄性则负责照顾幼崽。
产卵后大概十天左右,就成功发育成小蝌蚪,接下来雄性箭毒蛙就该上场了,它们会将这些小蝌蚪分别背到不同的积水坑里单独喂养。
这些卵一旦变成小蝌蚪后就可以进食了,它们是食肉动物,生活在一起就会自相残杀,甚至吃下还没发育出来的卵,分开有助于“家庭和睦”。
«【·以前做武器现在当萌宠·】»
箭毒蛙确实很毒,但是它名字里的这个“箭”又有什么含义呢?
最早利用箭毒蛙制作武器的应该就是印第安人了,在中南美洲,这些箭毒蛙的敌人除了火腹蛇之外就是当地的印第安土著居民了。
因为生产力相对落后,印第安人的工具和武器都很简单,在捕猎和地盘争夺当中,弓箭是最主要的一种。
而箭毒蛙的毒素敲好可以提取出来,涂抹在箭头上,提高武器的杀伤力,它们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长期跟箭毒蛙接触的印第安人研究出了一种专门抓捕箭毒蛙的方式。
因为箭毒蛙的个体很小,不易发现,印第安人就会模仿箭毒蛙的叫声,得到箭毒蛙的回应后就能判断它们的位置。
找到箭毒蛙后,印第安人会用树叶包裹着箭毒蛙避免直接接触,然后再用特制的尖细签子将箭毒蛙串起来,就像烤串一样。
之后就架在火上炙烤,箭毒蛙感受到滚烫的热浪后,就会本能地分泌毒液,在火的淬炼下生成乳白色的晶体粉末。
一只箭毒蛙的毒素大概可以涂抹五十件武器,保存得当毒性可以维持一年左右,捕猎事半功倍。
为了防止毒素的扩散,猎物被杀死之后,印第安人就会立即将毒箭附近的肉全部割下,但这种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箭毒蛙也因为其美丽多彩的外表深受宠物市场的欢迎,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改善箭毒蛙是食物结构,它们的毒性会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逐渐丧失,但是饲养过程仍然存在风险。
而人工繁殖的个体,身体内是没有毒素的,一般不会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
而且箭毒蛙虽然毒性超强,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箭毒蛙都有毒,箭毒蛙下面的种类有200个左右,其中有毒的只有五十多种,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相对安全的。
但也正因如此,这些色彩艳丽,很有观赏性的箭毒蛙们深受爬宠爱好者的青睐,很多品种都在大肆抓捕下面临濒危。
参考:
央视网《[地理·中国]箭毒蛙体内的毒素来源于它捕食的白蚁》,2021-1-30
央视网《[地理·中国]草莓箭毒蛙的天敌——火腹蛇》,2021-1-30
环球网《为什么箭毒蛙不会毒死自己?好神奇》,2017-9-9
中科院物理所《别看了,我……有毒》,2021-02-05
央视网《[地理·中国]箭毒蛙体内的毒素来源于它捕食的白蚁》,2021-1-30
央视网《[地理·中国]草莓箭毒蛙的天敌——火腹蛇》,2021-1-30
环球网《为什么箭毒蛙不会毒死自己?好神奇》,2017-9-9
中科院物理所《别看了,我……有毒》,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