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报道,继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上月底访华后,英国新任外交发展大臣拉米也计划访华。彭博社近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拉米正考虑访问中国,作为工党新政府重新调整英中关系努力的一部分。如若成行,这将是英国外交大臣在过去六年中的第二次访华。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访华计划尚未最终敲定,具体访华日期也未确定。英国外交部拒绝对此置评。报道称,此次访问跟随欧洲盟友步伐,最近一个是意总理梅洛尼。先前梅洛尼在访华期间受到了热情接待,收获颇丰。
其实意大利也面临着和英国相似的局面,前段时间欧盟公布的成员国财政赤字数据显示,意大利财政赤字再次垫底,成为了欧盟国家中财政问题最突出的国家。没办法,队友不给力,自己国内的动力又不足,意大利也只好寻求外援,因此在欧盟仍然坚持“制裁中方”意见的那段时间,意大利也毫不顾及,自顾自地就来中国寻求合作了。在寻求对华合作方面,意大利向来是走在欧洲各国前列的,虽然有被诟病为“墙头草”的缺点,但趋利而往也无可厚非,只能说“算意大利识相”。
众所周知,自中美博弈开始,英国的外交政策一直都追随美国,在很多问题上也是三番两次挑衅中国,经常出言不逊。但现如今英国政府却放出口风称希望访华改善中英关系,这对于当前的国际局势而言显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
不过截至目前,拉米正访问中国的行程并未最终敲定,访华日期也没有确定。对此英国的外交部也拒绝置评,所以到底能否成行还未可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新政府上任不到一个月,英国的境况可谓十分糟糕。
在斯塔默上台之前,都是由保守党执政,短短十四年,英国首相就在保守党手中轮着换了5任,频繁的政权交替让英国政策难以长久实施下去。在此期间,英国经历了脱欧和口罩问题等挑战,每一次都给英国的经济带来重创,公共社会开支在不断的增加,然而英国的经济水平却没有突飞猛进,有增长但很慢。
再加上自从俄乌冲突开始后,英国就跟在美国后面挑事,国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向乌克兰进行大量援助,多重问题造成英国的经济发展缓慢,最后变得入不敷出。
伦敦金融城曾是世界金融的中心,如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每年1100亿英镑的利息支出如同一个无底洞,吞噬着政府财政收入的10.4%。这一比例甚至比美国高出2个百分点。这场财政危机如同多米诺骨牌,影响波及到方方面面。从住房到健康,从水利到教育,从国防到交通,公共服务领域无一幸免。英国人引以为傲的福利制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政府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无疑对英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其实经济问题只是英国当前困境的冰山一角,此前,一起骇人听闻的"持刀杀害女童"事件在英国发生,瞬间引爆了积压已久的社会矛盾,这起事件迅速点燃了民众的怒火,随后,英国多座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很快演变成为暴力骚乱,事实上,这场骚乱的爆发并非偶然。
多年来,英国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流动性下降,与此同时,英国的社会福利系统也面临着巨大压力,社会住房供应不足,许多人难以负担住房成本,这些问题在经济困难时期更加凸显,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的爆发。
虽然国家破产不会像企业破产那样倒闭,但破产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首先就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很可能会出现暂停运转的情况,毕竟政府已经没钱发工资了,其次民众享受到的福利,肯定也要被削减。英国宣布破产,人们心中应该是充满感慨的,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已经是颓势尽显了。
破产和财政负债的情况,这个锅确实是甩不到工党和斯塔默头上,毕竟他才接手不到一个月。而且工党也说了,这些财政赤字,都是保守党执政的时候造成的,毕竟保守党已经连续执政14年之久。
在斯塔默成为新任首相后,曾承诺要对英中关系进行全面审查。与此同时,新任外交发展大臣戴维·拉米也放出了一个大招:工党政府将在上台后100天内重新评估英中关系。
拉米的表态无疑是对前任苏纳克政府的一则无声控告,但他也曾直言不讳地批评苏纳克:“前政府与中国的接触程度不够。”拉米的表态不仅是对过去的英国紧跟美国步伐“反华”反思,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只是当前英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财政赤字高达200亿英镑,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位财政大臣夜不能寐。
对于拉米计划访华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近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指出,中英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稳定互惠的中英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双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希望同英方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推动中英关系取得新发展。不难看出,中方对于拉米可能到来的访华之行并不存在排斥,反而是持一个积极欢迎的态度,这反映出的是中国为发展中英良好关系所展现出的诚意。
在此前的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曾在万象会见英国外交发展大臣拉米。
王毅说,中英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主要经济体,两国交流领域广泛、合作基础雄厚、利益深度交融。中英关系互利共赢有目共睹。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进。中方重视英方表示将从长远和战略角度看待对华关系,愿同英方一道,发展稳定互惠的中英关系,释放合作潜能,助力各自发展,同时加强国际事务沟通协调,承担应尽职责,共促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