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至9月是2025上海夜生活节,除了推出特色夏夜消费场景外,上海部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通过加开夜场、延长开放时间等方式,为市民的夜间文化生活增添更多可能。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自开幕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地观众,观展热潮持续不断,经常一票难求。随着暑期来临,自7月开始,古埃及文明大展将每天加开夜场至晚上9时。该展览将持续至8月17日,最后一周将开启“不眠夜”模式,邀请观众参与“7×24小时不闭馆”的埃及展观展体验。上海博物馆讲解员介绍,从7月1日开始,每天晚上都有夜场,尤其在最后一周,博物馆24小时开放,让更多人不出国门就能欣赏到精美的文物。
徐家汇书院、和平书院等公共文化空间也纷纷延长开放时间至深夜,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作为上海首个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和平书院每晚都吸引不少周边市民前来夜读。
上海正积极开发博物馆夜游项目,博物馆、图书馆等试点夜间开放,进一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在夜晚推出夜游活动,让观众感受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夜。这里精挑细选出25座不同时代、不同形质的古墓,整体搬迁复原到了博物馆内,以夜游方式开启“古墓探秘”之旅。北宋壁画墓的墓室中有一幅“妇人启门图”,寓意假门之后还有庭院、房屋、厅堂。夜游活动演绎了十座古墓的背景故事,玩家手持“探墓牒”穿梭于从西汉到宋金的墓葬中。夜游还融入任务卡挑战、解密,挑战成功后还能换取文创伴手礼。2024年,洛阳古墓博物馆参观游客突破205万人次。今年,河南发布了15大主题精品旅游路线,洛阳古墓博物馆就是其中一站。
这个夏天,各地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博物馆+戏剧”“公园+商场”“音乐+非遗”丰富的融合创新为文旅消费注入新的活力。在浙江杭州,一些博物馆打破传统的展陈设计,将戏剧舞台融入文博空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传统戏剧厅每周轮番上演越剧、昆曲等不同剧种的经典选段,外国游客对此印象深刻。
广东惠州的一家名为“蝶树溪谷”的商场,集自然景观、商业设施和多元文化空间于一体,仿佛进入了一座“森林仙境”。河北沧州大运河畔举行了一场涵盖多首经典曲目的音乐会,歌唱家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轮番登台,带来视听盛宴。演出中,武术、杂技、西河大鼓等传统艺术与现代音乐巧妙融合,让观众充分感受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