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扬州一对双胞胎姐妹——杜雪琪、赵冰晶,因为高颜值、高学历、高能力而走红网络。这对前国家艺术体操队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就读浙江大学,姐姐杜雪琪获得学业三等奖学金并顺利保研浙大,而妹妹赵冰晶则刚刚获得了学业一等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网友称赞她们美貌与智慧并存。
幼儿园被选中练体操
小学时入选江苏省艺术体操队
1995年,杜雪琪和赵冰晶这对双胞胎姐妹出生在扬州。父亲姓杜,母亲姓赵,她们一个跟爸爸姓,一个跟妈妈姓。
在明月幼儿园就读的她俩,打小就是美人坯子,个头还很高,母亲很早就为她们报了舞蹈训练班。
广陵区儿童业余体校校长、艺术体操高级教练吴晔,2001年在全市幼儿园寻找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好苗子,在明月幼儿园大班,他见到了杜雪琪和赵冰晶姐妹俩,选中了她们,从此姐妹俩开始了艺术体操的练习。
“我们很支持她们俩学艺术体操,自身有这个天赋,为什么不努力呢?”昨天,杜雪琪和赵冰晶的父亲杜泉告诉记者。
2004年,姐妹俩成功入选了江苏省艺术体操队,也告别了母校艺蕾小学。
训练太苦曾想放弃
全市30多人只有她俩坚持下来
艺术体操需要忍受长期枯燥而痛苦的训练,很多同样具有天赋的人放弃了。当时全市和杜雪琪、赵冰晶一起被选中的艺术体操苗子有30多个,但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她们俩。
艺术体操一开始要练身体柔韧性,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而言,是非常辛苦而枯燥的,姐妹俩有时候也想放弃。然而,在教练吴晔的不断鞭策下,姐妹俩最终坚持了下来。
2002年,姐妹俩去南京参加训练,看到了自己与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一下子没了。回来后,姐妹俩打了退堂鼓,不想再练了,一时间,她们的父母也有点想放弃。吴晔找到了她们父母,说再练一年,如果省比赛的成绩不行就不练了。皇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省比赛,杜雪琪和赵冰晶的个人全能都进入了前八名,姐妹俩自信心提升了,也就不再提放弃训练的事了。
然而,年纪尚小的她们离开父母独自到南京生活,最初的日子很不适应。
高强度的训练加严格控制体重,甚至喝杯水都要去跑两趟楼梯,这就是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日常。“有时候压力大到一起床就哭。”杜雪琪回忆,刚去的时候,她和妹妹几乎每天都哭,一哭就打电话给父母,想他们来看她们。那段时间,父母每周都是南京、扬州两头跑。
进入国家队三年
多次获艺术体操全能冠军
经过磨炼与挫折,2008年,姐妹俩进入国家艺术体操队。
姐妹俩几乎交出了一张完美的成绩单:亚洲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全能亚军,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全能冠军,全国运动会艺术体操项目团体总分个人第五,中国大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全能冠军……
“别看我俩平时很要好,其实私下里也在暗暗较劲儿,较着劲儿也就坚持下来了。”妹妹赵冰晶说。
每次比赛后的成就感,也让姐妹俩被体操深深吸引。在国家队三年,姐妹俩很多比赛都是第一名,一次次收获了自信。
“当然,回过头,我觉得最终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我和妹妹都是很听话的孩子。爸爸妈妈希望我们坚持下去,我们最终也坚持了下来。”杜雪琪说。
退役后就读浙大
姐姐保研,妹妹获省政府奖学金
2013年,带着伤痛,姐妹俩退役之后来到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就读运动训练专业。身高近1.7米的姐妹花,一门心思成为“学霸”。
上大学之后,姐妹俩知道自己基础不如别人,但好强的性格却不允许自己轻易服输,所以就憋了一股劲儿去学。特别是英语,刚开始的时候用“零基础”来形容毫不为过。姐妹俩从大一开始就报了各种补习班,后来还请了外教,晚上几乎从不出门,都是背单词做习题,姐妹俩上大学至今没有谈过恋爱。
在刚过去的几个月里,姐姐杜雪琪获得学业三等奖学金并顺利保研浙大,而妹妹赵冰晶则获得了学业一等奖学金及省政府奖学金。这样的成绩对于专业运动员而言,非常罕见。
现在,姐妹俩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清晰的规划。“妹妹准备考扬州大学的研究生,因为爸爸妈妈希望她回扬州;而我,估计要么留在杭州,要么到南京。”杜雪琪笑着说。 (刘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