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一)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故秋分也称降分。
秋分的气候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秋分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秋分
代表寓意: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
气候特点: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季 节:秋季
时 间:每年9月22或23或24日
前一节气:白露
后一节气:寒露
风俗食物:竖蛋、吃秋菜、送秋牛、吃汤元
农事活动:秋收、秋耕、秋种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最早的秋分
2016年秋分来临之早,是近120年来之冠,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测算,这一年进入秋分的确切时间将是在9月22日16时21分,这也是近120年来最早的一个秋分时刻;比2016年更早的秋分时刻,要追溯到1896年9月22日21时03分
24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们的目标
我们的责任
我们的使命
我们的理念
我们的SLO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