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这部剧集让艺绽君感到难以评价。这种“难评”并非贬义,而是因为观剧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了大脑爆炸、脑细胞死了不少,只能用一个相对中立的词汇来形容这部“神剧”。
《在人间》共8集,隶属于爱奇艺的微尘剧场,这一剧场以短小精悍的作品著称。主创团队中有知名导演兼编剧徐兵,演员阵容包括赵丽颖、尹昉、周一围、董子健、孙千等热门演员。看到这样的阵容,艺绽君没想到徐兵导演会玩得这么大。
如果你只看了前三集,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讲述都市男女的小甜文。顺风车司机徐天连续17次被同一名女乘客贾小朵叫车,他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对方。在第17次接单的过程中,徐天决定告白,但半路遇上了贾小朵的前男友王阳名,后者对贾小朵进行死缠烂打。为了摆脱前男友,贾小朵佯装与徐天好上,并拉着徐天前往一家密室逃脱。
故事并没有按照通常的都市感情剧发展。徐天突然从爱情线里抽离,为了接近贾小朵并洞悉对方是否对自己有好感,他来到一家与心理咨询有关的科技机构成为内测员。这家机构可以让他进入大脑中的虚拟空间,在空间中他可以成为任何人,而徐天选择了成为贾小朵。
当内测开始,徐天以贾小朵的身份进入虚拟空间,却意外地搭乘了一辆高速前进的火车。在这列车厢里,他先后遇到了困于往事死等母亲回信的外科医生虞旦,焦虑身材拼命减肥的健身女柳条儿,以及情绪难以控制拒绝交流的外卖员铁林。贾小朵在虚拟空间中收到的任务是驱赶和摆脱这些人,因此她先后摆脱了虞旦和柳条儿。但在摆脱铁林的过程中,她与徐天在下雨的城市间漫游,徐天因为贾小朵的一句下线告别而意外车祸身亡,贾小朵也就此下线。
按照剧中的逻辑,此时从虚拟空间内测苏醒的应该是徐天,可故事到了这里,开始了惊天的大扭转。回到现实的是贾小朵,而不是徐天。坚持认为自己是徐天的贾小朵被内测医生告知,从来就没有徐天,只有贾小朵,而虚拟空间内测也并不存在,贾小朵在虚拟空间遇到的虞旦、柳条儿和铁林也不是别人,正是贾小朵的副人格。
看到这里,不仅剧里的贾小朵开始怀疑人生,连屏幕前的观众估计都要脑壳痛。明明是有些甜分的恋爱戏,怎么突然就变得科幻和烧脑起来?按照主副人格的设定,假如贾小朵是真实的人物主人格,她需要借助治疗去驱赶其他的副人格,那故事中对贾小朵一见倾心的徐天,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直到第7集,这个谜底也并未最终揭示,或许真相要等到最后才能揭晓。《在人间》的整体设定显示这是一部野心很大的作品。过去的影视剧创作时常需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但这次的《在人间》似乎一开始就完全没打算“降维”。创作者老早就规划好了一个完整闭环的多重人格设定,谜底并不打算一上来就揭晓,反而要让观众从迷雾中抽丝剥茧,跟随剧中人一同体会其中的迷茫、空虚和孤独。
全剧还埋藏了不少细节和“梗”,如代表着庄周梦蝶的蝴蝶,始终频闪的灯,突然出现的鸵鸟,间歇跳动的城市街景。空间在虚拟和真实之间反复横跳,观众如同剧中的贾小朵一样困惑与懵懂,自认为找到了故事的真相,但又同时淹没在一种被更高级力量控制的恐惧之中。徐兵的浪漫主义在此展现,当一切都变得虚假而不可控,贾小朵或者徐天唯一能紧紧抓住的只有对彼此的信任,以及对爱情的坚定。当世界开始坍塌,你我紧紧相拥,这种通过极端时空塑造而构建的感情基础无比厚实,也深深地打动着荧幕前的你我。
这种独特而难以言喻的观剧体验,实在是国产剧难得一见的创新。从技术手段来说,《在人间》挑战了观众的认知体验,并综合采用了多种新奇大胆的拍摄手法去构建虚拟世界。希区柯克经典镜头的使用,木偶人拍摄技法的灵光一现,以及惊为天人的水滴运动镜头和一镜到底,各种新技巧在剧中用得淋漓尽致。一部短剧竟然还用上了雪山崩塌、水上火车、城市崩塌等电影级别的特效,燃烧的经费之外更是对科幻内容的尊重。
客观来讲,《在人间》的创新让人觉得欣喜,但也令人感慨。它的观看门槛注定了其小众的定位,短剧的长度也难以维持社交话题的热议水平。当国产剧观众终于可以像破案一样逐帧观看,并寻找蛛丝马迹来实现对剧情的推演,《在人间》的这场影像实验已经达到了八成的效果。它已经证明了国产剧从来不缺耐心且高质的观众,多给观众些真正值得反复咀嚼的内容,不怕观众看不懂,也一定会有市场可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