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 于当地时间2月17日去世,享年74岁。他是剪切、复制和粘贴功能的发明者,曾为苹果效力17年,担任过其首席科学家。
▲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拉里·特斯勒(图源:BBC新闻)
科学巨擘拉里·特斯勒,想必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虽然不像史蒂夫·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一样家喻户晓,但提到计算机中常用的复制、粘贴与剪切(Ctrl+C、Ctrl+V、Ctrl+X)功能,相信大多数计算机使用者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它们是如此的常见,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手机、网络等一样,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彻底的融合在了一起,一旦拥有,便再也不舍须臾离身。
▲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拉里·特斯勒
初次相遇,让乔布斯高呼「Amazing」
拉里·特斯勒1945年出生于纽约,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随后在1973年加入施乐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在为施乐Xerox电脑的文字处理软件Gypsy设计程序时,拉里·特斯勒加入了鼠标操作和GUI图形界面,并且更进一步结合鼠标和GUI界面,发明了复制、粘贴功能键。这些概念随后成为了文本编辑与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基石之一。
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最出名的是其在图形用户界面以及鼠标导航方面的早期研究,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曾两次访问这里。
1979年,在乔布斯参观帕罗奥多研究中心时,拉里第一次见到了这位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给拉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个人“脑子转的特别快”。在拉里看来,自己是技术专家,思维十分理性。但乔布斯不仅懂技术,还懂市场、分销、财务——他了解一项业务的方方面面。
拉里曾傲娇地表示,苹果确实是令他离开施乐的原因,但他从没认真思考过要去为苹果打工。因为在当时的他看来,苹果还只是一家业余的计算机公司。他不抵触苹果,但也没有特别想去苹果。
1980年,乔布斯邀请特斯勒加入苹果,拉里还是十分干脆地来到了这个“没有特别想去”的苹果公司,并在该公司工作到1997年。
▲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拉里·特斯勒
泰斯勒定律的“诞生”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PC互联网覆盖人数持续降低,虽然Ctrl+C、Ctrl+V的使用量逐渐减少,但泰斯勒定律仍然通过种种智能应用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大名鼎鼎的交互设计7大定律之一的复杂性守恒定律提出者就是Larry Tesler。复杂性守恒定律,也称泰斯勒定律(Tesler's Law)是交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Larry Tesler还在为苹果公司工作时他便意识到,用户如何使用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本身同样重要。按照Bruce Tognazzini(苹果公司66号员工兼苹果人机交互界面团队创始人)的观点:人们总是努力维持或者不断增加自己生活的复杂度。然而,Larry Tesler却认为我们能够将应用程序内在的、无法简化的复杂度进行转化。只是,这一微妙的平衡艺术必须由专业的交互设计师才能完成。
在Dan Saffer所著的《Designingfor Interaction: Creating Smart Applications and Clever Devices》这本书中,有一段对Larry Tesler的采访,在采访中对复杂度守恒定律进行了讨论。从那以后,作为一个专业的参考依据,复杂度守恒定律开始在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领域广为人知。
▲ 1984年与团队一同庆生的Tesler(右一)
简而言之就是:简单,就是转移复杂性。
Larry Tesler的观点在开发人员中引发了一场争论:应该让一位工程师花费额外的一周时间去减少软件程序的使用难度,还是应该让数以百万计的用户花费额外的一分钟来克服这一困难,哪个观点更有益于企业的成功。这一争论本身也反映出复杂度守恒定律的普适性,而不仅限于软件和应用程序领域。
让「复制粘贴」成为计算机的标准功能
Larry Tesler还参与了一系列苹果产品的研发,包括Macintosh、QuickTime、Lisa和Newton平板电脑。“剪切和粘贴”指令起初于1983年整合在苹果公司的Lisa电脑上,次年出现在最早的Macintosh电脑上。Macintosh和Lisa是第一批普及剪切、复制和粘贴操作的个人电脑,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特斯勒的参与。
▲ AppleLisa 开发团队,右一为拉里·特斯勒,图片来自:Mac History
乔布斯离开苹果后,特斯勒继续在那里工作,在苹果考虑收购乔布斯创建的电脑公司NeXT时,特斯勒至少是一名顾问。当时,吉尔·阿梅里奥(Gil Amelio)担任苹果首席执行官,1996年他考虑收购两家公司,据信这两家公司都有能力重振苹果的命运。其中,乔布斯创建了NeXT,苹果前高管让-路易斯·加西(Jean-LouisGassee)拥有Be OS。
特斯勒建议阿梅里奥收购NeXT,但也警告他。“不管你选择哪家公司,你都会发现有一个人会夺走你的工作,不是乔布斯就是加西。”最终,苹果收购了NeXT,乔布斯接替了阿梅里奥的职位,该公司开始上升到今天的万亿美元价值。这一增长的关键部分之一是,苹果在2006年转向英特尔处理器。这给了Mac新生,这也是特斯勒多年来所提倡的举措。
▲ 图片来自:Dave's Mac Blog
在2011年的演讲中,特斯勒表示,从摩托罗拉转向英特尔已经是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的目标。他说: “实际上,几年前我们曾尝试将MacOS移植到英特尔,但那里仍然有太多的机器代码,要让它能够同时运行两个操作系统,真的很难。因此,我和许多高级工程师聚集在一起,我们建议首先对操作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然后我们尝试让它在英特尔上运行,最初是通过开发我们自己的内部操作系统,结果证明这是个不断增长、永远不会终结的项目。”
特斯勒是苹果另一项处理器决策的幕后推手,这些决策后来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在他领导Newton项目期间,他说服公司投资于英国的ARM或Advanced RISC Machines。特斯勒在他的网站上说,苹果500万美元的投资“带来了超过8亿美元的收益”。ARM处理器用于iPhone和iPad,但也可能很快成为Mac的下一个平台。
▲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拉里·特斯勒
1993年,特斯勒晋升为苹果副总裁和首席科学家,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也曾担任过这个职位。在苹果公司工作到1997年后,特勒勒又在2001年加入亚马逊,2005年去了雅虎,担任用户体验和设计副总裁。直到去世以前,特斯勒还一直担任西联汇款和笔记应用Evernote的顾问,指导他们改善桌面和移动设备的用户体验。
特斯勒也是“非模态”计算概念的拥护者,这个概念认为程序不应该有不同的“模式”,即用户的输入根据用户所处的模式做不同的事情。特斯勒的个人网站说,他和同事蒂姆·莫特(Tim Mott)在PARC开发吉普赛文本编辑器时提出了这个想法。
特斯勒如此坚信“非模态”计算概念,以至于他的咨询公司的网站URL都以norodes.com为名,网站上有一张似乎是特斯勒车牌的照片,上面也写着“NOMODES”。
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的不幸离世,是全人类的一大损失,在他有限的74年生命中,他对科学的贡献可以说是无与伦比。有人曾说,上帝想要手机,于是带走了乔布斯,上帝想要看跳舞,带走了迈克尔杰克逊......,上帝带走了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上帝是想要什么?
文章来源:美啊教育
https://mp.weixin.qq.com/s/Kbp7XuRgMdHDP-G-OUUSjA